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38篇
  免费   1014篇
  国内免费   332篇
管理学   7190篇
劳动科学   356篇
民族学   429篇
人才学   1158篇
人口学   266篇
丛书文集   703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724篇
综合类   22322篇
社会学   3472篇
统计学   3730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823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795篇
  2020年   737篇
  2019年   820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815篇
  2016年   1095篇
  2015年   1675篇
  2014年   3130篇
  2013年   2752篇
  2012年   3177篇
  2011年   3529篇
  2010年   3255篇
  2009年   3675篇
  2008年   3956篇
  2007年   2810篇
  2006年   2292篇
  2005年   2091篇
  2004年   1752篇
  2003年   1522篇
  2002年   1385篇
  2001年   1232篇
  2000年   1079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42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1.
从教学实践来看,综合英语课的教学不可能把语言范式的教学和话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即讲授语法现象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并非和功能学说不相容;语言知识(研究语言形式的组成规律)本质上和结构语言学相关,而功能学说则力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即强调语言的use。本拟从辩证的角度试论两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2.
事项法重构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体系,通过分析事项法与价值法的主要差别,阐述信息经济环境下事项法比更有利于信息披露,有利于会计监管.  相似文献   
113.
我国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尽快启动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国家研究项目,积极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成长,加快推进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和加强农村师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性恢复,稳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14.
《丹麦刑事执行法》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麦刑事执行法》内容全面而系统,操作性强,蕴含着人权保护、行刑社会化等法制理念,自2000年颁布施行以来对该国刑事执行工作的良性运作发挥了重大作用。虽然我国与丹麦在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丹麦刑事执行法》的统一立法体例、先进的执行理念以及对罪犯权利的保障等制度规则的研究与探索对我国刑事执行立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5.
为了研究物元模型在远程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在分析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重新构建了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体系的设定,引用物元理论,建立了远程教育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最后该模型被应用到远程教育质量评价中。  相似文献   
116.
侵权纠纷是民事诉讼机制解决的主要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侵权案件逐渐增多,过量的侵权诉讼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不仅是对法律制度本身的损害,更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要解决侵权诉讼的膨胀问题,必须找到控制侵权诉讼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7.
七嘴八舌     
《老年人》2004,(1):10-11
  相似文献   
118.
文章针对制造商的选择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的特点以及现实中有着众多可供选择的制造商,提出了制造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降低批发商的搜寻成本,采用模糊聚类对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分类,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很长时期内,这些人只能被冠之为“准市民”。现在,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等“硬件”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配套的“软件”建设,这使得“准市民”的道德状况呈现一种二难困境:他们既带有农民的色彩又在艰难地适应市民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道德状态”,如,知行脱节,道德失范,道德评价不公正,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准市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0.
在新旧王朝的交替中,投降的明朝封建士大夫被称之为"贰臣",是王朝的"变节者"。他们仕清并非为了苟且偷生,在内心的深处仍有对前朝的眷念。晚年他们参与了王朝的改革,在引导满洲进入高层次的汉族文明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满洲贵族眼里,这些"变节者"仍是异类,因此在朝廷中备受排挤和打压。然而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去考虑对他们的评价,在整体上还是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