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6篇
丛书文集   202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412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偶联剂(KH 550)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 PP)表面偶联反应对聚丙烯(PP)/玻璃微珠(GB)复合材料界面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ARES型旋转式流变仪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熔体粘度、动态特性以及界面形态作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玻璃微珠对材料有增加模量和粘度的作用,并且GB含量越高材料的模量和粘度就越高。使用KH 550偶联剂处理GB后,其表面变得更为粗糙,且体系相容性未得到改善,材料的粘度与模量有所上升。在基体中加入少量能与KH 550反应的低分子量M PP,虽然体系相容性得到了改善,但是降低了粘度;然而KH 550与M PP界面反应形成的“聚合物刷”又具有增粘作用,因此体系中增粘作用和降粘作用相互竞争。实验证明降粘作用为主导作用,体系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72.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自由主义思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无产阶级思潮几成并峙之势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 ,在摒弃简单片面的非科学研究倾向的同时 ,应从历史主义和辨证分析的角度 ,对思潮的形成、流变、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进行深入梳理与整体把握 ,以推动具体研究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73.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流变,体现在对权力话语的改写、错位、疏离和消解上,呈现出明显的消费性能指,尽量满足观众的视听快感,稀释了人文内涵,荡平了美学深度.  相似文献   
74.
民间祭祀与社会生活,是一直处于流动、变迁和发展之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意识不会马上随之消失,它在扬弃,在既克服又保留中得到传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理深处传承不息.但只是要经历激烈的社会变动,或者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祭祀也会随之发生变异,有的甚至逐渐被社会淘汰.  相似文献   
75.
从艺术创新的角度考察苏轼对韩愈诗歌的承传创变,揭示韩诗之变与苏诗"变中之变"的关捩点皆"以文为诗".作为诗歌革故鼎新的一大法门,"以文为诗"在苏轼手中得到了新拓展.苏轼对韩诗承袭因革的背后尚有深层的诗学意义.有别于丰神韵度的唐诗,典型意义的宋诗是一种以思理筋骨见长的新诗格,新诗格在苏、黄手中得以定型确立;而这,与他们借鉴韩愈的"以文为诗"有一定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76.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06,(4):150-163
传统的中国诗学有其独特的诗史观,它是围绕"诗体正变"问题而展开的.这一观念自酝酿以至成熟,大致经历了由"风雅正变"到"质文代变"再到"诗体正变"几个阶段."诗体正变"说的特点一是将诗歌演变的历程归结为诗体流变,力图从诗歌体式变化的角度来显示诗歌创作的盛衰和时代风气的转移;二是讲"源流正变",且多带有"伸正诎变"的倾向;三是不忽视各种内因与外因对诗歌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将其影响落实到诗体变迁上来.近代进化论史学观确立后,"诗体正变"说受到冷落,但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历史经验仍值得认真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77.
盐业史研究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从专卖制度史研究、资本经济研究,到区域社会史研究以及文化研究,是一个不断从本体研究向社会结构、社会意义研究演进的过程;展现了盐业史研究不断深化,视野不断拓宽的研究进程;体现了盐业史研究不断创新的特质,预示了盐业史研究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8.
江山 《东方论坛》2014,(6):34-43
在专记东晋中、晚期编年史的《续晋阳秋》中,檀道鸾将文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置评。他率先把"独尊"的儒学经典《诗经》与楚辞、前秦百家之言并列,提出了中国文学"体则《诗》《骚》,傍综百家"的"三元"论,并以此"三元"标准评论汉代"赋颂"、建安诗歌和西晋末年诗作。在评价两晋文学时,檀道鸾强调"庄、老"影响下产生的玄学及"玄胜之谈"对两晋道佛文学流变的重要影响。檀道鸾的文学流变史观,显现了南北分裂时期学思活跃、文人反思文化历史、重新界定文学源头的历史现实以及檀氏所历地域文化、家风传统、个人倾向互动等对其文史评论的影响。檀道鸾文学评论的自觉观点,是西晋虞挚的《文章流别论》,与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文学评论之间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9.
“黄粱梦”最早的故事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至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焦湖庙祝》,形成了黄粱梦故事的基本框架。其成形以唐沈既济的《枕中记》为标志。及至宋末,黄粱梦故事的两大亚型: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的黄粱梦逐渐形成。后黄粱梦故事转入民间,形成了民间的黄粱梦《睡公卢英》。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民间构成了黄粱梦故事演变的两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0.
<正>挥手之间,来美国普渡大学已然约略百日,寓舍于普渡村。学术之余,每日晨夕,种地浇水,过上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此地治安甚好,往往不需荷锄,只是携着刚刚采摘的瓜果菜蔬,在夕阳暮色中穿越荒芜蔓草,缓步而归。悠然之间,时时感悟人生,细细反思学术,亦时有所得。以老迈驽钝之躯,晨曦闲暇,三月之间,瓜果菜蔬,可以供给一家数口之需,而余之古诗研究,呕心沥血,迄今已十年矣,缘何收获甚微?或云:先生所云过矣,自数年前《社会科学研究》首开专栏讨论以来,以古诗研究为中心讨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