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15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579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针对康德提出的现象的可能性条件,也就是四组知性范畴,马里翁描述了四种典型的充溢现象:事件,不可预测的;偶像,无法承受的;肉,绝对的,摆脱一切经验类比的;圣像,不可注视的.它们所代表的充溢现象的四个特征,逐个颠覆了康德的知性范畴,也超越了胡塞尔的视域和建构性的"我".现象学因此实现了从展示到自身显现的转变,真正坚持了现象的自身显现相对于主体知觉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72.
课程意识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深刻理解课程意识。现象学教育学的产生为探析教师课程意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生活世界是教师课程意识生成的源泉,反思意识应该成为教师课程意识的重要形态,交互主体性能够促使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教学机智是教师课程意识向课程行为转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3.
事实的法律追问--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 《浙江学刊》2004,(6):194-197
本文通过从现象学的层面对事实进行解构,详尽分析事实的构成层面及其相互间关系,以此为基础,对事实的法律解释之范畴所在即事实的法律解释受到的法规范的范畴限制以及法律事实的证立过程和规则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在法律上对事实构成进行了意义追问.  相似文献   
74.
用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立场来理解作为技术哲学的后现象学,这是对唐·伊德思想的一种误解。由于在悬置和变更等基本概念上与胡塞尔现象学出入甚大,后现象学只能算是一种修正主义的现象学;在哲学观和技术观上,后现象学更多地是汲取了杜威实用主义的观点;利科的解释学及对文本概念的广义理解,决定了后现象学必然是一种以探究人工物的意义为旨归的物的解释学。在理解伊德技术哲学时,实用主义和解释学是两个重要、但被忽略的维度。  相似文献   
75.
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看,身体和技术并非二元对立的客体性的存在,而是双向地交互影响着。一方面,身体以其结构和功能影响着技术,表现为“身体化的技术”;另一方面,技术愈加贴近身体,甚至内化于身体之中,表现为“技术化的身体”。技术是身体的第二自然,身体是技术的有机构成,身体与技术相互交融,彼此互塑。身体与技术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跳出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从实体性思维转向关系思维,从概念思维转向实践思维,从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从名词思维转向动词思维。  相似文献   
76.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系广西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期刊。本刊开设的基本栏目有: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本刊特色栏目有:现象学研究,中国-东盟研究。  相似文献   
77.
针对导游和游客互动问题,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导游对游客关怀互动的重要陈述和非重要陈述等问题,揭示导游和游客关怀互动的本质结构,以"关怀"游客的切身感受为出发点更好地指导导游的日常服务,进而提高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78.
黄波 《职业》2015,(7):159
本文就采用质性研究取向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校研究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谈获得了该四位在校研究生对某一宿舍冲突事件的回忆,并记录和整理出他们真实的宿舍冲突体验。之后以访谈材料为主要依据,分别分析出了这些四位同学的若干宿舍冲突体验主题,也进一步分析出了他们四位宿舍冲突体验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79.
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追溯到很远,但它主要还是在现代大陆哲学的方向上和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的接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但接受美学对哲学解释学的偏离,使伽达默尔不能接受,由此引起了伽达默尔对接受美学的批评。其批评的主要理据是:"破"康德以来的主观论美学,"立"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最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艺术的真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80.
苟小泉  周松 《人文杂志》2005,(1):103-107
陶渊明诗歌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均面对的是经验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之后所显示的根本显现物,与陶诗对世界、对自我的纯粹直观是完全相通的。另外,胡塞尔所要求的通过现象学还原所呈现的纯粹意识的清晰性与陶诗的明晰性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