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118篇
劳动科学   117篇
民族学   248篇
人才学   536篇
人口学   50篇
丛书文集   1039篇
理论方法论   364篇
综合类   4774篇
社会学   2482篇
统计学   7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1093篇
  2013年   923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201篇
  2010年   1038篇
  2009年   1221篇
  2008年   1252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我的女儿     
我的女儿叫娇娇.今年十五岁.身高1米六零.是学校的篮球队员.明年就要初中毕业了。  相似文献   
62.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达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把“八荣八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德育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  相似文献   
63.
师德建设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话题。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打通师道与德性之间的壁垒。师德教育旨在凝道成德,化师道为德性。师道如何化为德性,实践是其根本途径;关注教师的精神性需要是其基本途径;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展开群体式的道德对话、进行理性的克己自反是其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4.
文章回顾了抗战期间武汉各类学校分别迁往四川、云南、鄂西等地的艰难岁月,陈述了师生艰苦奋斗,共度时艰的事例,表现了师生在温饱不保的战乱环境中发愤工作、努力学习、宣传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5.
近几年,志愿者服务越来越多地参与了我国的社区活动。发挥志愿者参与学校和社区互动的参与功能、教育功能、辐射功能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中国式的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66.
论学校武装部在学校国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校武装部的工作性质出发 ,结合学校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及国防教育的实践 ,论述了学校武装部在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推动学校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  相似文献   
67.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西部大开发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研究生计划招收博士、硕士生1500人,工程硕士和软件工程硕士500—600人,届时各类研究生人数将达到4000人;本科生学生总数现已达到13000人,今年将招收新生3760人;网络学院也即将开办。学校迫切需要建设第二校区,以缓解现有办学规模和实际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68.
班级,是学校施加教育影响,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要培养一个具有温馨气氛,良好学风和班风集体,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如何科学有效地创建一个理想班集体呢?一、制订充分体现学生意愿的班集体奋斗目标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班集体的目标变成学生明确的参与目标呢?行为科学的激励理念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这就是说,学生在活动中,有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的心理要求,他们的这种需要若能得到满…  相似文献   
69.
创建绿色高校应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加入到创建绿色学校的行动之中,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在建设“绿色高校”的过程中,必须在注重技术层面的同时,加强道德层面的工作,强化对学生、教师等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工作,使人们从“关于环境”、“通过环境”到“为了环境”,把环境工作人性化、人文化。  相似文献   
70.
一、“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所谓“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组织系统各级管理者、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组织的生活的长期营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共同信念,对外具有个性的学校整体价值理念、思想信仰、管理哲学、学校目标、历史传统、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师生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当代文化思潮和高校管理方式的交叉,是学校产生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根源,是高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核心,是高校整体素质和美好形象的体现,是打造高校知名品牌。构成和谐管理模式以及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的灵魂。“学校文化”概念及其界定至少有三个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