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77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坛引人注目是西部诗群。它植根于旷远深厚的民族历史、苍茫辽阔的地域文化和超常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现实土壤,以着力表现"西部氛围"、"西部意识"和"呼唤浩歌"为其美学追求,成为众多诗歌流派中最有当代中国特色和生命力的诗歌流派,其创作堪称中国西部文学乃至80-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精神和艺术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32.
晚明时期,佛教与心学合流,在学术界乃至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都造成了"重内轻外"的内转局面,轻视奔腾不息的现实生活自身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当时以正统儒者自居的王船山为了维护正统儒家的理念,对佛教展开了激烈的哲学与美学批判。作为这种批判的成果,船山指出,人类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是道的体现,人们只有从实际生活出发,不断地发掘美、创造美,才能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33.
梁爱民 《学术探索》2003,4(9):85-87
迟子建的小说在对"故土故事"的叙述中融入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在那里,自然是人和谐而富有诗意的家园,它和人构成了一个神圣的整体,乡民们也因为和自然的契合而有了惊人的凝聚力和敏锐的生命感觉,与都市文明相比,这是一幅充满了温情的人间烟火图,由此也构成迟子建的"故土故事"与"都市故事"的对比性叙述,这种叙述在同构的对应中所生成的审美张力体现了人文关怀与理性认知的统一。  相似文献   
34.
论广告翻译的美学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广告的美学情结及其对翻译策略造成的影响,提出广告翻译的两条基本原则,即"忠实"与"创造"辩证统一、"等效"与"求美"有机结合的原则,并据此归纳出广告翻译的三种技巧:修辞等效、达意传情和舍义(形)求美。  相似文献   
35.
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对这个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对人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的不断探求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创新三个维度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全面、科学把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6.
绝对存在是现象学与华严宗的同一旨归。现象学的绝对存在世界"生活世界"与华严宗的绝对存在之境"法界缘起"具有内在同构性,二者同样是可用经验直观把握的意向性意义世界。而审美则是生活世界与法界缘起共有的内在旨趣。  相似文献   
37.
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生产、承受、信息、调节等多种生态功能 ,科学规划和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 ,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对于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包括保护区网设计、保护区规模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爱默生在<自然>一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驾驭自然的王国",今天看来仿佛早已过时,十九、二十世纪人类幻想"人定胜天",盲目地发展经济,破坏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新的世纪我们应怎样解读爱默生的作品?笔者认为我们应走出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打破静止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王国.  相似文献   
39.
生态文艺学是一门新兴的由现代文艺学与现代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以其宏阔的审美意识,一方面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关注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两方面的关系都纳入人性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之中,为营造人类美好家园,塑造人的诗性灵魂,创造精神良方服务.在当代中国,这门前沿学科在政治上体现为邓小平同志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在实践上体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0.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性善”之“性”,是指人之为人的特性──人内在具有的能动主体性;孟子性善论具有内在连续的两个层面:向善表明人的本体自觉,为善表明人的工夫自觉;孟子性善论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