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侯清麟《脚步声声》是一本具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农家子弟的主观视角,还原了1978年高考恢复前后中国乡村社会的时代特征;以"青春记忆"为叙事脉络,完成了对角色主体性成长的描写与心路历程的刻画,生动呈现了78级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早期记忆。  相似文献   
92.
孙家洲  邱瑜 《河北学刊》2006,26(2):92-97
本文以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孙吴政权的安危存亡为线索,论述了西陵(即夷陵)地区在三国相争中的军事重镇地位,以及它时于荆州乃至于吴国全境的屏藩作用。而围绕着对西陵的争夺,几乎是一部三国兵争史的缩写。西陵之得失,悠关吴国政权兴衰。所以,西陵在三国政治吏、战争史上的地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3.
“诗可以怨”与“怨而不怒”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文史哲》2004,(1):119-123
"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是儒家诗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命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前人与时贤对这两大命题的单独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尤其是钱钟书先生《诗可以怨》一文,对前者的分析已到了鞭辟入里的地步。然而迄今为止,却很少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这两个命题有着相反相成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单独分析固然重要,却难免以偏概全。这就需要我们从儒家元典的材料入手,合理说明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橥其背后所隐藏着的"怨"之文化的整体意蕴。  相似文献   
94.
葡萄牙传教士徐懋德在钦天监的天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牙传教士徐懋德通晓天文学、数学,以精通历法者的身份进入北京,在清钦天监任监副一职。作为钦天监的主要天文学家,徐懋德是德国传教士戴进贤的挚友和亲密合作者,他们在北京的许多天文观测报告很快传回欧洲,引起欧洲科学界的关注。徐懋德与戴进贤在编撰《历象考成后编》的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历象考成后编》介绍了刻普勒天文学理论及欧洲天文观测新结果,是一部以西方天文历法为核心的较先进的著作。徐懋德与戴进贤密切配合,对中西天文学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5.
清代四川天后宫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后又称妈祖,是宋代以来东南沿海民间信仰崇拜的主要乡土神之一。清代乾隆以降,四川却出现大量崇拜天后的庙宇──天后宫。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迄今尚未进行讨论。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四川天后宫建立的背景、分布状况及其社会功能问题,以期对闽粤的四川移民活动问题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96.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专门研究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三百年间中国学说思想史的开拓性著作。侯外庐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是“五四”以来有关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97.
魏夫人是北宋政治家曾布的夫人 ,为当时文学成就和社会地位最高的女性作家。其作品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北宋时期上流社会妇女生活状况和命运 ,突显了她们精神和肉体上承受的痛苦 ,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发自内心的抗争  相似文献   
98.
步骘作为临淮淮阴步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东汉末年避难江东,饱尝艰辛。后来进入孙权幕府,建安十五年,步骘受命领兵入交州,为孙吴开辟疆域;任职荆州,不断举荐士人,反对孙权重用校事吕壹。孙权步夫人“宠冠后庭”,孙权屡欲立其为后,引起统治集团上层的激烈纷争;其女全公主凭依孙权的支持,暗中操纵了“二宫构争”等一系列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99.
侯外庐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他从翻译《资本论》入手转而进行思想史研究的独特学术路径,不仅奠定了"侯外庐学派"的理论特色,也发前人所未发,得出了一系列对中国古代社会特点极具启发性的认识。外庐先生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怀融入学术研究,他对封建社会"异端"思想、早期启蒙思想、宋明理学的研究,都表现了这一特色。外庐先生是史学家,也是教育家,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侯外庐学派"后继有人,不断发扬光大。发掘上述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特征,便可发现外庐先生学术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对否定副词"不"、"没(有)"进行比较,指出"不"是表示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或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没"是用于客观叙述,陈述动作没有完成和事件没有发生。同时,考察了"不"、"没"与时间词语的搭配情况,揭示了时间差异性是二者不同的否定意义在时间上的表现。并且还讨论了"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