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162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80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出生于重庆云阳的扶嘉 ,曾为刘邦出谋“定三秦” ,刘邦认为他“志在扶翼” ,故赐姓“扶”。后来又被刘邦委以廷尉之职。归隐乡野之后 ,发明吸卤煮盐的方法 ,使云安成为中国最古老的盐场之一 ,为繁荣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遗憾的是扶嘉在《史记》中无传 ,但以扶嘉在历史上的贡献 ,他不应该就这样默默无闻 ,该文意欲通过对历史的梳理 ,使关于扶嘉的扑朔迷离的东西清晰 ,并彰显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
王符哲学思想的研究,受到了史料分歧的影响。因为汪继培曾对《潜夫论》进行过一次整理,造成了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潜夫论》行世。史料分歧集中在两个版本中《本训》篇的差异上。全面比较汪本与旧本得知:汪本是优于旧本的善本。应该全面肯定汪继培对《潜夫论》整理工作的贡献。王符道气观的哲学史价值,在于"道根气使"思想中所蕴含的由宇宙生成论向本体论转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93.
苏赋十题     
本文首为苏赋辨伪,认为《苏轼文集》所收苏赋27篇,有两篇非苏轼作品。次为苏赋编年,二至五题逐篇考订了苏赋的写作时间。再次为苏赋辨体,六至八题分别论述了苏轼的骚体赋、律赋和文赋,认为苏赋诸体皆备,苏轼以文赋闻名于赋史,但他的文赋并不多。九题论苏轼仍以骈赋为多,着重论苏赋分类,认为苏赋题材十分丰富,含议政、纪游、吊古、咏物,苏轼不善饮酒,而咏酒赋特多。十题是比较二苏赋之异同,苏辙现存赋仅9篇,远较苏轼为少,作《缸砚赋》时年仅17岁,比《赤壁赋》的写作时间早25年。其《服菔苓赋》在当时已传到契丹,其《黄楼赋》尤为有名,杨万里甚至把《黄楼赋》与前后《赤壁赋》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4.
崇祯年间,谭元春率竟陵派许多成员加入复社,耐人寻味。谭元春在启祯间与复社人士交游主要在四个区域:湖广,除公安派后继者外,友人多身兼竟陵派与复社两种身份;江西,为期两个月的胜游,与复社诸子谈诗论道,结下了深刻友谊;吴越,两度出游,友人皆为谈文之人;京师,四次上京,曾与吴地的复社魁首有过匆匆接触,无深交。梳理谭元春与复社成员的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竟陵派在启祯时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95.
以杜甫寓居夔州时期社会关怀为研究对象 ,阐释了杜甫社会关怀的忧国意识和忧民意识 ,认为其忧国意识表现为对国家前途和李唐政权命运的关心以及对外敌侵逼和盗贼蜂起的严重焦虑 ;其忧生意识表现为反对李唐王朝诛求政策和对饱受战乱摧残不能自存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在此基础上 ,指出杜甫夔州时期社会关怀的特征是以夔州而知天下 ,居夔州而悯天下。  相似文献   
96.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中圣贤。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  相似文献   
97.
从状物与抒情之关系来看,汉代咏物赋可分为三种类型。情物组合式咏物赋的特征是状物部分与抒情部分被人为地组合在一起;情物渗透式咏物赋的特征是作家的情感逐渐渗透到状物之中;情物交融式咏物赋的特征是状物与抒情和谐交融,感情真挚,作家主体形象鲜明。汉代咏物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实证方法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向人文社会领域渗透的结果 ,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主体方法。可证实性原则是实证方法的核心。经由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的介绍 ,这一方法在民国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及于每一学人。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在此一方法的基础上吞吐中西、融会创新 ,构建起各富特色的学术体系。经过实证方法的洗礼 ,传统思维方式获得了改造 ,科学思想与方法深入人心 ,民国学术也因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9.
杜甫的诗篇记下了诗人深重的痛苦内容,如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愤;国政失策、危机四伏之忧等,他对这些痛苦的解脱方式主要包括:干谒进取;诗酒遣愁;宴游交欢;游仙逃佛等;他的伟大,在于他有以国家之痛为痛,以生民之病为病的崇高情怀;他的痛苦内容,正是典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痛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最高境界的人文关怀。而其中闪耀的仁爱、人性、人道光辉,又使其超越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局限而展现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0.
边缘焦虑是杜甫人格构成的重要因素。边缘焦虑限制了杜甫对理想自我的设计和追求 ,使其社会生活呈现以官府为中心的显著特征 ;边缘焦虑还培植了杜甫的京城情结 ,促进其诗歌创作与社会现实和国家政治生活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