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美国研究的“中层结构”理论和“社会空间”理论来看,美国三K党组织作为一种“中层结构”破坏了美国社会文化正常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空间”。三K党运动的演进过程是中层机制的消极构成在“社会空间”中的病态表征,彰显了美国多元文化的深层矛盾,成为美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有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格义源自我国最初的佛经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会通初期的有效途径。我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初期,辜鸿铭采用西方文化格义东方文化,对儒家典籍进行了文化翻译,在西方社会获得成功。然而格义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势必会导致译文对原文的失真。在当今的文化交流形势下,辜鸿铭的儒经格义翻译带给当代文化译介的启示是坚持翻译的“陌生化”,保留异域文化的特色,保持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明李贤《大同鼓楼记》收录于《四库全书》。从现存的大同鼓楼、李贤的生平、《大同鼓楼记》提供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大同鼓楼的建筑年代等方面对明代大同鼓楼与《大同鼓楼记》作初步研究,认为现存的明代大同鼓楼,并非此前一些学者所说的建于明初洪武年间,而是建于明英宗天顺末年至明宪宗成化初年,即公元1463年至1466年之间。至于明代大同城的修筑,更是经历了明代前期多个朝代,历时近100年才得以最终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学家的《中庸》译本或享有以经解经的美名,或因用中国哲学话语翻译而著称,都获得了尊重儒学文本的称赞,但细审之下却发现它们在形而上学层面都有背离儒学义理的情形。反观辜鸿铭的翻译,表面上看似偏离了儒学概念内涵,或因直接引用西方思想家的章句而饱受扭曲中国文化之讥,但在儒学义理上却保持了与原文本的一致。这种差异解读可归因于各自的文化认同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的共同作用。此外,辜氏用西方话语翻译儒经意在诉诸目标语接受者的文化经验,使儒学义理与目标语接受者产生文化共鸣。这是辜氏对译本目标语文化接受的历史文化关系制约深入思考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汉族先民的下衣,最初是用来蔽前的市,后来形成了遮蔽前后的裳。裤开始是先民著在膝下用以御寒的胫衣,后来借鉴胡服,才形成了前后有裆的穷裤。汉族先民下衣的演进轨迹,展示了汉民族由愚昧到文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游仙窟》虚构故事的情节链很长并且各个环节连接得都比较紧密自然,受到汉译佛经中同类故事的影响;较大规模地用诗唱和,受到汉译佛经中较大规模地用偈颂对话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宁侠 《阴山学刊》2012,(1):21-26,59
汇考依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参以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时间起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迄五十八年十月十九日,内地十八省皆备。各省汇奏次数合计180次,地方奏缴总量约计139 803部。从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呈缴未出现持续上升趋势,而是一路波折;四十四年是地方缴送请毁书籍的最高潮,此后呈书数量持续下降,再无明...  相似文献   
18.
清代纪昀等四库馆臣认为,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兴起与发展由诗转变而来的,它萌芽子唐、五代,盛行于两宋。金元以降,词与音乐日趋分离,流为一种文章。四库馆臣之宋词之“变”说,较为客观地显示出宋词发展的阶段性,以点带面地反映了宋词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唐代,我国大量诗文创作的审美理论产生并盛行。日僧空海作为遣唐使来我国进行文化交流,随后编撰《文镜秘府论》。作品中,空海收录了王昌龄、皎然等人的诗文理论,并结合自身,探讨诗文创作规律和审美功能。空海认为这是一个由感性的意象,到触物起兴的兴象,最后到达虚实相生的意境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窥见唐代诗歌美学理论之一斑:从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到殷?的"兴象"审美情趣,最终由王昌龄和皎然进一步揭示诗歌意境含蕴无尽的特征。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对意境理论的探讨,恰好与唐代审美意境理论的发展历程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使译作成功进入目的语文化,就要在两种语言、文化、篇章传统之间进行取舍,翻译规范便由此显现出来。在扼要概述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本质、分类后,本文通过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的分析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