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僧人形象的继承与创新主要表现在:“狂僧”鲁智深僧人形象对前代文学作品和史籍中僧人外表举止描绘的继承与创新,重点展示在“骂佛犹益真修”;“狂侠”鲁智深僧人形象对前代僧人行侠仗义行为描写的继承与创新,重点展示在“替天行道”;在创作手法上借助正衬法和反衬法的运用,使鲁智深形象有特立独行之妙;谶语诗嵌入《水浒传》中,成功地把握了鲁智深一生走向,是小说借助谶语诗塑造人物形象最成功的一笔。这对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创作有其开拓性和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2.
《世说新语》一书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的情理世界,其时人们率性任情,蔑视礼法,把"情"抬到空前的高度.魏晋人重情有其思想背景,即魏晋玄学的兴起,促使当时的思想家普遍陷入对"情性"的理性思考,最终改变了前人"性善情恶"、"以性制情"的观念,而这无疑对魏晋六朝的文学理论中的"情志"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文详细分析了从"诗言志"到"诗缘情"所经历的彼此消长的一段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3.
中国民俗学学派方法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敬文教授倡议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与多种研究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虑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并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学派方法之源在于中国学者探索中国民俗事象的实践之中。学派是由一个个学者发展而来的。研究方法是渗透于一个个研究成果之中的。研究成果有赖于学者的研究精神、研究心态和研究方法。要从中国学者们80年的实践中梳理中国民俗学派研究方法。———顾颉刚的探索精神与历史地理研究方法。钟敬文倡导中国民俗学派、多民族一国民俗学及多种研究方法。姜彬倡导区域文化研究。段宝林倡导六维立体描写研究。各位学者各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汇成中国民俗学者学派多姿多彩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4.
美国人热爱荒野,那独特的意象已成为美国文学诸多创作形式的源泉。探究了两种貌似矛盾的表现形式,即库柏的边疆传奇《皮袜子故事集》与万宝路香烟广告,试图分析各自特色,通过对比,找出异同,发掘两种不同表现手法下共同体现的美国浪漫主义色彩和民族精神,旨在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意识,并把这种意识上升到精神生态层面,表达了现代人对回归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35.
《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是独具审美特征的异类女性形象,其表现便是人性与狐性的对立与统一。统一主要是狐性怎样不露痕迹地转变为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是美与慧的集合,是率真的性情与高贵的品格。对立主要是指狐女性格中人性与狐性矛盾的地方,即认同俗世与渴望自由的矛盾,自卑与自尊的矛盾等。正是因为这种对立统一,使得狐女形象同其他的鬼女,仙女以及其他异类女性形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6.
来自欧洲诸国的安徒生童话研究新资讯,为重新解读安徒生的四篇代表作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安徒生代表作的研究,以一个中国学人的眼光、视点、见解,为完整地认识安徒生、深入地研究安徒生、更好地普及安徒生童话搭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以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相似文献   
37.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经典代表作,对童年的温情和人生路的悲凉进行了深刻的展现,本文主要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对作品的童年温情和人生路的悲凉进行了体悟。  相似文献   
38.
《三梦记》的结构在短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特点。该文通过一个核心叙事理念将无意义关联的三个叙事断片缀于一体的空间性结构模式,在早期短篇小说结构中极为少见。它的形成,与源于“天人合一”观念的“礼以三为成”的文化传统有潜在关系;又是对古代著作分门纂集体例的移植;并与先秦以来赋体的基本模式有关。后来的唐宋小说对此模式有一定的承袭与变化。  相似文献   
39.
文章运用T.S艾略特的文学史观对《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修女院院长及其故事与《红字》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了乔叟与霍桑在A字的蕴含义、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方面的相似性,揭示了后者对前者的借鉴以及传统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指出了由于所处的时代和国度的不同,二者也表现了很强的本土特点。  相似文献   
40.
蒲松龄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 ,有近 1 /4的篇章描写青年男女的情爱、婚恋。这些情爱婚恋故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对知己之情的渴盼和礼赞 ,这是作者屡遭生活蹉跎 ,屡受人生磨难 ,期盼自身价值得以确认的穷而后幻的自我疗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