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民族学   41篇
丛书文集   426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1569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丽"(包括"华"、"艳"、"采"、"绮靡"、"妍媚"等)被看做是诗、赋及其他所有文章的一个重要特征,尚"丽"成为一种审美风尚.这一风尚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但一味地追求"丽",也使文学创作产生了一些流弊,"丽而不淫"、"辩丽本于情性"即是对一味尚"丽"的矫正.  相似文献   
992.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先秦两汉时期的"丽",尚处于孕育和萌芽阶段."丽"在先秦时期作"形容词"、"数量词"、"动词"等属性论初具审美内蕴,但基本上未有意识地被纳入艺术审美视野."丽"在两汉时期文论视野中,在"文体论"、"鉴赏论"等层面,表现出审美质性,但几乎都是文论家们自发地对之理性把握,揭示的也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93.
《大鹏赋》是研究李白行踪的重要之作。《大鹏赋》系年历来说法不一。从李白和司马承祯的行踪与交游来看,此赋当作于开元十四年春李白商游夔州返回江陵之后。  相似文献   
994.
茗烟与李贵是《红楼梦》中一对互相映照的奴仆形象。从他们的出身地位、性格特征、对贾宝玉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对比中可知,茗烟出身低微,但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对宝玉追求精神自由、形成叛逆思想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故深得宝玉信赖;而李贵出身根基较好,老成稳重,自觉负责,但略显粗俗,对宝玉起着规劝、制约的作用,因而不得宝玉之喜欢和信任。他们的存在,是对贾宝玉的思想性格和艺术形象的深化与完善。  相似文献   
995.
略论李邕     
李邕是盛唐时期在文坛上有着崇高声望与巨大影响的人物,他直言极谏的政治品格,爱民疏财的仁义举动,能文养士的领袖气度,驰猎自恣的豪侠生活作风等,正是盛唐文士极其张扬个性,扬厉奋发的精神风貌的突出表现。在文章创作上,他是盛唐时期的一代文宗,其文章风格具有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象恢宏,气势充沛等特征。置于文学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李邕是改革南朝文风,推进古文运动的一位杰出代表。但是长期以来,对李邕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这应该说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疏漏。  相似文献   
996.
李士棻乃清末道光、光绪年间一位出色诗人,文章从考订李士棻的名号、在蜀中、京城的诗篇,以及晚年流落上海的经历入手,对其诗作加以研究,考证了诗人李士棻传奇的生平事迹,使这位巴渝才子重焕光彩。  相似文献   
997.
李锐笔下的神女形象的意义在于:它呼唤着女性生命中的纯净、高贵及永恒气质,与不断堕落的现实生命品质傲然对抗.这些女性身上的神性生命品质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的傲然态度,对于生命深深的敬畏,以及由敬畏而生的悲悯.这种对世界怀有的悲悯之心是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及爱护.李锐笔下的神女是对市场化年代被欲望化的女性生命和人类生命的升华,同时也净化着当代人的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998.
人文教养,作为行为过程,是指一种教育方式;作为行为结果,则是指一种存在状态,即人所具有的人文教养品质。人文教养是李叔同的人生追求,更是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建设和教育改革的主题之一。探寻李叔同的艺术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李素心是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的女弟子、南宗李龙川的侄女,刘鹗《老残游记》中的玙姑的原型,是太谷学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本文分析了李素心《素心女史诗馀》的创作时间、内容和背景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李二曲悔过自新说之诠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大儒李二曲为了对治时代之“过”,在反思理学及整个传统学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悔过自新”说。该学说以人性本善和“人皆有过”作为“悔过自新”之可能和必要的形上根据,赋予了“过”以普遍和形上的内涵,并将消极意义上的“悔”改造为积极的修养方法。在工夫路径上他强调自策自励,要求从转念做起,将慎独、静坐的工夫与人伦日用中的磨炼合为一体。经由悔过的工夫,二曲要实现一种“新”的成己成物打通、内圣外王合一的理想的社会人生图景。这是该学说的终极人文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