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俄罗斯的中国想像: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对中国的想像可分为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和20世纪50年代三个时期,分别呈现为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和"兄弟之邦",它们是俄罗斯自我意识的外化形式.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传统基本未变,尽管从沙皇帝国到前苏联时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想像中国的三种套话实际上是同一深层结构的转喻形式.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伴随着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急剧变动,带来的是俄罗斯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缺失。作为一名有良知的俄罗斯作家,拉新普京深为人民的生存困境感到焦虑和彷徨,他努力地为俄罗斯的人们寻找可以挣脱苦闷与痛苦的出路。作家在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上,既相信代表着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东正教的力量,又无法回避俄罗斯人民自己手中的力量。他始终在这两者之间游荡徘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63.
俄国形式主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基点:一是类比于语言学,从所谓“绝无争议的材料出发”,一是坚持诗学的艺术本质,于是对“词汇的艺术作品”的研究,乃成为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俄国形式主义所称理论诗学的研究是侧重在语音、韵律、词法、句法与词义这个方向上展开的;然而,即使在俄国形式主义共时态的理论诗学的范围中,也仍然有着历史观念的渗入。材料、程序、风格,这三个词大体构成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一个最简括的基本的概念系统。俄国形式主义对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两点主张:一是用形式消灭内容,二是将内容归结为形式。  相似文献   
64.
俄罗斯的安全战略经历了继承、调整到逐步成熟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也明显地反映在俄罗斯的核领域,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核裁军政策。独立初期俄罗斯在核裁军领域对美国的巨大让步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还使俄国家利益受损,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俄安全战略的调整导致核裁军步伐放缓:从1993年到2000年的7年时间里,俄美核裁军领域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安全战略已基本调整到位,俄核裁军也不再是为政治需要而实行的阶段性对策,而是服从于国家安全战略,服务于国家利益的一种长期、稳定的政策。未来俄罗斯核裁军政策的变化既取决于其安全战略的变化,也受到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亚太地区的大国关系也随之出现了显著的调整,并且这一调整一直在进行着。中美日俄这四个亚太大国之间利益与矛盾并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相互制约又相互需要,形成了关系复杂的格局状态,并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66.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俄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67.
19世纪英国出于其殖民扩张战略和防范俄国入侵印度的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帕米尔进行了几次查勘,查勘的结论对英国制定英属印度的北部边疆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验证了英国亚洲事务中,掌握地理学知识是其开展外交活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68.
俄罗斯学者阿·沙拉温(А.Шаравин)院士认为,中国会成为俄罗斯的"第三种威胁",其论据是:中国军事力量随着整体国力的增强而快速增长,中国人口大规模"北迁"会威胁到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领土与主权安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掠夺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放松对中国的警惕会助长中国的野心。这些论据都是主观臆想的结果,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这种论断任其泛滥,势必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69.
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动态轨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千年以来,俄罗斯的社会发展经历了六次重要的社会转型,以国家定位、治理体制和社会结构三者的关系为主线通过梳理和对比分析,认为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历史轨迹表现在:第一,治理体制与社会结构之间一直存在着无法弥补的张力。因此其社会转型具有“突变”性。第二,社会发展道路上存在着“西化”与“东方化”的矛盾。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治理体制的“东方化”和现代化实现路径的“西化”矛盾,二是文化的“西化”与社会结构的“东方化”矛盾,因此其社会转型存在着“西化”与“东方化”摇摆不定性特征。第三,在国家定位上存在着帝国意识膨胀与自身实力欠缺的冲突。也就是通过国家资源的垄断而导致的形式上的强大缺乏社会后劲的支持,因此其社会转型存在着间断性与跳跃性共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0.
建国以来中苏教育关系的研究是我国对外教育交流史的一个薄弱环节.最近20多年,研究者对中苏教育交流的途径、交流影响及反思角度对建国初期的苏联教育专家、留苏学生、院系调整、苏联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都做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成果.但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关于中苏教育关系方面的综合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