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4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民族学   24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684篇
理论方法论   454篇
综合类   6525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787篇
  2006年   738篇
  2005年   666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578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宋词联章现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词联章体共有普通联章、鼓子词、转踏、大曲、法曲等五种,普通联章又有同调次韵、同调异韵、同题异调等类型。联章词突破了篇幅、字数的限制,为扩充容量、丰富内涵、施展艺术技巧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宋代联章词直接继承了唐五代联章词的创作经验,又在宋代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52.
在悠久的中日关系史上 ,汉籍的交流所发生的深远影响 ,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弥补了因人员交流受到限制而导致的遗憾。因而就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 (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赴日访查引进汉籍 )的历史和日本收藏汉籍的现状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 ,对于深化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和开展国际汉籍研究领域的合作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鼎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赏乐诗创作诗人和优秀赏乐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代赏乐诗的创作即着重于把握音乐的内在精神,通过通感的移情作用把音乐内容表现为连续意象的叠加,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颐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54.
宋代是城隍神信仰迅速发展的时期,北宋末年至整个南宋时期,朝廷通过对城隍神的封爵赐额这一手段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宋代城隍神的官方化色彩和人格化形象深入人心,并影响到了元明城隍神信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陵邑是秦汉时期在关中地区帝陵旁建造的专供守陵、护陵和祭祀等需要的特别行政区。西汉关中先后有七座陵邑,其中咸阳原畔即有五座。西汉大兴陵邑之风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原因。陵邑之设对关中经济、文教、学术和社会风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明代后期社会经济架构内呈现出异动迹象。不仅在城镇中有了无人身依附关系的自由劳动力,而且出现在财宫原始积累上能发挥独特作用的产业资本。这些对于封建经济而言的“异质”,在清代初期并未消失,反而有所滋长,无论于手工生产与商贸活动,还是在资本运作渠道的拓展上,均有所增强,并清晰地显露出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经营性质。  相似文献   
57.
官吏是封建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因为政策执行情况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着皇朝的长治久安 ,所以治吏便成为治国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汉代诸子通过对两汉各个时期吏治状况的论述 ,深刻揭露了官官相护、贪污奢侈、对劳动人民的中间盘剥等吏治腐败现实。在此基础上 ,他们又纷纷提出相应的治吏主张 ,如打击贪污腐败、加强法律监督、增加官吏俸禄等  相似文献   
58.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 4位君王的婚姻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亨利七世是结束内战、寻求和平的婚姻 ;亨利八世是内政外交及个人感情兼而有之的婚姻 ;玛丽女王是为了信仰的婚姻 ;伊丽莎白是终生陪伴王位的婚姻。这些既反映出他们婚姻背后复杂的政治背景 ,也反映出这一时期英国封建国家的政治走向与特征  相似文献   
59.
天才词人苏轼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词风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为当时绮丽的词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然而,在当时和稍后却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同。苏轼之后的北宋词坛主要活跃着两类创作主体,一是以贺铸为典范的都会  名士,一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府人。他们并没有继承苏轼的革新精神,而是沿袭原有的道路,使词的创作重新陷入艳科的泥沼中去。  相似文献   
60.
论唐宋诗词中“雨”的审美意象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宋,是古典诗歌意象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在唐宋诗词纷繁的意象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态的“雨”意象群。诗词创作中的“雨”意象,始终不脱离它作为客观物象固有的自然特征,同时,在反复运用和沿袭不衰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趣味长期积淀下来,使之固定地带有纤细绵柔、明丽清润、朦胧迷离、凄清冷寂、迅疾狂骤等审美特征。心物相契的“雨”意象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诗人们用情感的链条将它与其他意象组合,构成具有内在生命的完整形象,用来烘染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等,以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