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59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奇人奇才式的作家,也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之一。苏曼殊小说中塑造的男女人物都十分珍视自己的爱情,不屈服于长辈的压力。男女人物的性格截然不同,男主人公或懦弱或忧郁,总是被动的接受爱情或逃避爱情;女主人公则多才貌双全,积极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最终为情而死。本文选取苏曼殊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2.
东波词新变的实质是对词的审美品位的提升,而东坡提高词品的本质方面,是对词的情思品位的提升.他不仅拓宽了词的表情领域,扩大了词的情感容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情感的质量和品格.他以深刻的情感内蕴、博大的情感气度、清旷的情感格调以及高卓的情感智慧,为词体更好地发挥抒情功能指出了"向上一路".东坡词在审美品位上的独立高标,为词体文学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3.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44.
针对洗扫车专用风机内流场强旋转和强曲率特点,提出了适宜于分析强旋转和强曲率效应的湍流新模型,并继 而建立了针对洗扫车专用风机的CFD数值模拟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专用风机内流呈现复杂的强旋转效应,该效应下 叶轮间隙流易造成严重的能量损失,叶轮间隙尺寸是专用风机气动设计的关键要素;专用风机叶轮在强曲率、强旋转效 应的作用下,小流量工况时更易出现大面积流动分离甚至回流;不同流量下,回转面静压和总压均呈现出非对称性。随 着流量的增加,静压、总压分布的非对称性会逐渐减弱。分析结果对于提高专用风机的性能,改进其气动特性提供了理 论支持,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5.
苏轼诗词寓意丰富,用词精炼,有些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因此重现诗歌的美学价值是翻译苏轼诗词所必须考虑的。但由于中英文语言结构以及文化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不管是语言形式还是审美价值难免有所损失。针对苏轼诗词的美学特点,以等功能补偿原则为基础,对诗词语言美和意境美两个层面的美学损失进行补偿研究,揭示了苏轼诗词翻译过程中不同层面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46.
“绘事后素”辨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事后素”出自《论语·八佾》孔子与子夏的一段对话中。孔子借用“绘事后素”来解释庄姜“素以为绚”的美,子夏又将之引申到习礼的过程中。后人对“绘事后素”的解释,有绘事“后于素”和“达于素”两种,从商周时期衣帛彩绘的实际过程出发,认为将“绘事后素”释为绘事“达于素”,更贴近孔子的原意,更切合当时的织绣工艺的实际,从训诂上讲,这一解释也不违背先秦时期“后”字的常见用法。  相似文献   
47.
味论诗学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是宋代以味论艺总倾向的一部分。苏轼在诗歌创作实践中努力追求诗味,创作出了组诗杰作《和陶诗》。严羽、张戒等人对味论诗学都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8.
司马迁依据《秦记》及诸侯史记,兼采“战国之权变”,记载苏秦、张仪事迹多有精确纪年;刘向校定《战国策》,亲见《苏子》、《张子》及诸子百家之书。《史记》、《国策》载苏秦合纵在前、张仪连横在后,无可怀疑。《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则为后人假托,并不可信。苏氏三兄弟都主张合纵抗秦,其活动范围与对待燕、齐诸国的立场惊人相似。加上此类资料相关背景不清,多无主名,在流传过程中屡经窜改,为后人冒名假托提供了方便。司马迁、刘向都见到过类似材料,而且经过甄别毫不含糊地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又一次证实了司马迁“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的论断。  相似文献   
49.
李白与苏轼相似的豪放个性体现为:执著追求理想、人格,性情率真,风格雄奇;二人的内在区别表现在:博大境界的构成及内蕴不同,诗歌的抒情、说理功能不同,乐观豪迈的内涵不同。时代风气与信仰追求的不同导致了李白和苏轼内在的差异。无论是李白代表的唐代充满活力的状态,还是苏轼代表的宋代豁达睿智的心境,都是我们现实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0.
苏轼美学对“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观物态度的区分道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物关系思想。“寓意于物”倡导人对世界采取一种自然适意的态度,是苏轼美学思想中生态学智慧的鲜明体现,其根源来自苏轼对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体认。这种生态智慧对我们今天处理生态问题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