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53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1762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3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以往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的结果显示,两者间的关系是模拟两可的、矛盾的和不确定的。本文在归纳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多样化结果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引入中介变量、考虑时间跨度和解构社会责任三个角度梳理该领域研究的新发展,并提出目前研究中急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相似文献   
42.
七体自枚乘《七发》首创之后,作者继踵。建安七体文皆是虚构一主一客问答的招隐型作品,但它们并不是简单的模拟之作,在思想倾向上,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却也体现出当时对刑名之学的重视;在情感倾向上,作者的情感已由讽谏转向颂美,名为招隐,实为自招,并成为激励士人的劝仕之作;在艺术技巧上,注重语句的对仗工整,讲究音律的和谐,用典成分增多,体现出较强的骈化趋势。总之,建安七体文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受到了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和政治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关于意识形态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意识形态之争的表象是话语权、信奉者和影响力、感召力的争夺;意识形态之争的根基源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传播方式和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之争的实质归于阶级和国家利益的维护。当前,认清意识形态争论的表象、阐明意识形态争论的根基、揭示意识形态争论的本质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谭庄 《学术界》2012,(2):106-115,285
学术研究是严肃而审慎的工作,凡从事者均宜黾勉以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不可因自身文史涵养的欠缺而出现常识性的错谬。文章撮举部分唐代文学研究著述因缺乏文史涵养而致误之例,分为不谙史实、不谙称谓、不谙校雠、不谙典制、不谙物候、不谙文体、不谙格律、不谙词义、不谙地理、不谙历算十类,以供参酌戒鉴。  相似文献   
45.
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媒体教学评价角度,对教学条件、教学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及实验教学等领域的多媒体教学评价进行了综述研究,就目前这些研究方向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点评概括.  相似文献   
46.
南社社友虽然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自民国成立后便开始消沉失落。新文化运动中,为了重振南社昔日的雄风,迎上革命的新潮,柳亚子与叶楚伧等共同发起成立了新南社,制定章程,选举柳亚子为社长。国民党改组后由于柳亚子忙于党内斗争以及国民党右派的反对,新南社只存在一年即告停顿,却在宣传新三民主义和动员群众投身国民革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为了寻找三维用户界面设计策略,在归纳2维(2D)与2.5维(2.5D)用户界面包含的内容与设计策略的基础上,从3维(3D)用户界面的交互任务、信息呈现和用户搜索行为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整合了用户需求、空间行为、空间任务,创新性地构建了面向真3D空间的“需求-任务-层次模型”,为3D用户界面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从细节层面对3D用户界面具体设计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信息呈现设计矩阵”,对3D用户界面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本文指出高职院校采取“大课堂”教育模式,是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49.
新中国成立初期,旧的社会秩序和利益关系迅速瓦解,新的社会秩序和利益关系亟需重塑。中国共产党通过利益分配、统一战线和意识形态改造等方式进行社会整合,协调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对知识分子也进行了思想改造。同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整合也存在若干缺陷和不足,在我们党以后的执政历程中,这些缺陷和不足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反而得到放大和强化,成为导致党长期“左”的错误的重要诱因,削弱党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问题的正确处理与解决,不仅使各少数民族第一次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也使得刚刚实现全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为此后的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而巩固的基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实践和经验,对于新时期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