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71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的论述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底蕴。习近平立足当前的社会现实,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密切联系中国发展的现实和青年成长的实际,用中国梦引领新时代青年,充分诠释了青年发展和时代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青年的认识上,习近平坚持以人为本,从青年本体出发,根据青年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开展青年工作,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青年发展的目标。同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青年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创新创造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练就过硬本领,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治理智慧,对中华文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但在君主专制私有社会中,其民本意义上的功能和理想实际上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习近平人民中心论秉承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特质,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强调人民是创造和发展历史的主体力量和动力源泉。相比传统民本思想,习近平人民中心论在人民与国家的关系上实现了地位上的“从属”到“主体”的超越;在利益追求上实现了“异路”到“同向”的超越;在治理上将服务人民视为起点和目标,把人民当成信仰,实现了“治术”到“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基于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外力引导、优化宣传阐释、转变工作模式的路径视角,提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要着力把握好学习的“自觉性、长效性、渗透性、实践性”四重维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为高校科学把握思想内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供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4.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积极反思人类生存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世界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前瞻性擘画。总体观之,作为“类”存在的人的主体自觉以及马克思主义“类”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逻辑基点, 现代“人类交往”方式的演进与普遍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现实基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思想源点。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思想源点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生成之源,对其系统、深入的阐释与审思则是我们学习、领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5.
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要求,蕴含着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社会资源共建共享为方法路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条件保证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构建中国健康工作体系特别是指导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展现出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的生成具有多重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核是其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髓、以红船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是其文化根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严峻性、解决“三个如何”之问的迫切性是其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7.
为提升历史城区的绿道品质,优化非机动车出行环境,对自行车绿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自行车绿道系统的特性,按照空间形态特性将历史城区的自行车绿道系统分为单元、廊道及节点等3类要素,通过自组织映射图模型、最短路算法、旅行推销员算法及自行车路阻函数等,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建立了基于赋权系数的自行车绿道系统规划方法,并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对西安市主城区自行车绿道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可以构建成包括22条骑行廊道、总长度142.6 km的自行车绿道网络,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建立适用于历史城区出行特性的自行车绿道系统。  相似文献   
108.
习近平同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及其精彩论述促使中华大地兴起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应用热潮。为解决当下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问题,有必要研究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及其践行场域,并探寻其时代价值。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但也需要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地发展,传统文化的运用也要与时俱进。同时,他也在治国理政、价值颂扬、国际交往等场域里践行这些传统文化观。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及其实践端正了人们的传统文化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09.
以共建共享理念引领人民增强获得感有助于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增强共产党执政权威。获得感的提出对 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我国人民获得感目前存在物质基础尚不牢固、获得感的分配结构尚待完善、 获得感的精神建设亟需加强等问题。在共建共享理念的引领下,要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人民增强获得感提供机制保障;要推进 民生普惠,作为人民增强获得感的决胜要素;要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人民增强获得感的网格网络;要推动公共产品 供给,打通人民获得感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10.
介绍安徽朱子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和“为民”思想、朱熹道德伦理学说的构建、朱熹哲学的世界意义、《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