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71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发展,也是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青年工作的特点所形成的实践创新。通过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理论来源和基本内涵提供的科学指引,从历史维度明确了强化青年时代责任的要求是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与时代同向同行;从现实维度明确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增强意识形态建设;从青年成长个人维度明确了完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在对青年特性和社会地位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其奋斗热情。由此形成进一步发展青年事业的实践路径,即通过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增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优化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提高青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视角,对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主要内容包括:赛事外交是主流;足球外交成亮点;多边合作是关键。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中共历代领导人体育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外交思想内涵丰富且意蕴深远,不仅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外交多元化发展的一面,也促进了中国对外沟通、交流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的最好阐释和最新发展,它赋予了幸福历史的深度、时代的高度和现实的温度,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与丰富的理论意蕴。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可从四个维度进行,从国内外双重视角分析奋斗幸福观的问题缘起,明确其现实必然性;从当前到长远把握奋斗幸福观的本真旨归,明晰其目标指向性;从个体到群体厘清奋斗幸福观的主体构成,阐明其全员参与性;从理想到现实确定奋斗幸福观的实践指南,剖析其路径协同性。奋斗幸福观深刻阐明了奋斗和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全体中国人民获得幸福和过上美好生活的观念指引和行动指南,具有厚重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檄"、"移"作为古代两种"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的文体,于两汉时期出现并称、混称现象。此现象的出现既是两汉一统下政治局势稳定及内部政务活动日益频繁的结果,更是二者文体功能不断扩展、丰富,"移"体文特殊文体表现方式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5.
安史之乱前,唐朝为控制辽西,以便向东控制辽东,向西控制北亚,试图用和亲来抚绥辽西两蕃奚、契丹,但由于两蕃的内讧而归于失败。之后,唐与两蕃陷入了累年相攻之中。  相似文献   
26.
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集中展现《水浒传》中“宋江杀惜”情节的影片《阎惜姣》一方面通过对阎婆惜追求真爱及其孝女形象的彰显重新塑造了这一特殊的女性人物;另一方面,影片又出色地发挥了戏曲唱段对于片中人物性格刻画的重要作用,从而既折射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对于《水浒传》人物精神内涵的特殊理解与诠释,亦体现出戏曲元素对于古典名著改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当代中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在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硕成果的同时,正遭受到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既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我国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积极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珍爱生命的生态人文精神、物人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关于人类来自于自然又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具有相互影响与和谐统一关系的思想,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延续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的论述,关于人既属于自然界又是自然界长期演进的产物、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绝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观点,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当代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积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引,吸收借鉴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积极成分,在新时代的历史境遇中采取切实可行的科学路径,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完善生态环境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倡导生态环境民主、提高民众参与意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合力;三是提升政府生态服务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四是优化国土资源开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本前提;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学习,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创造重要条件,真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8.
基于抗战时期的历史档案,梳理了国立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合组成立的历史经过。地处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武功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与抗日战争期间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合组是现代农业文明的一次重要融汇。在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下,国立西北农学院办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方面表现卓越,成为当时国内惟一的独立农学院,并在合组后逐步形成扎根西北、融汇世界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抱负,成为当代兴学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9.
成玮 《阴山学刊》2009,22(2):43-46
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重构两宋(尤其是南宋)政坛面貌,旁征博引,新见迭出,深得学界好评。然而通读全书,作者对若干史料的运用,似不无令人生疑之处。书中史料处理的疑点。主要可分为:字词含义、语段脉络、史料性质、推论程序四类。  相似文献   
30.
段宗社 《唐都学刊》2011,27(6):107-113
"西安学"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学科集群。但中外城市学研究经验及成果表明,城市学主要是一种文学文化学,目标在于构建城市精神镜像。作为文学文化学的西安学应以城市的精神体验为主要方式构建城市镜像知识。其方法有直观体验城市和通过文学体验城市两种。本雅明对19世纪巴黎的研究及李欧梵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研究为文学体验提供了范例,西安学应以此为借鉴拓展其研究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