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2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88篇
理论方法论   177篇
综合类   4655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81.
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市政建设、旅游休闲的新亮点,室外雕塑与社会时代、与环境、与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室外雕塑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通过视觉形象移情于现众,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82.
中国现代散文审美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整合 ,确立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即源自人本主义的“自我表现”、文本哲学的“自我”本真以及作家“自我”人格之美。在中国现代散文中 ,自我表现的伟大地位、自我本真的文本哲学、人格审美的价值取向 ,永远为人们提供着无限宽广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83.
本文主要论述澳大利亚的反田园诗。它通过对一些原始而丑陋的自然物象的描写,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和人类的本质,进而反映了时空无限、存在与虚无以及美丑共存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84.
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美学研究的视界规定着美学的研究方式、成果形态和内在观念的变革.因此,转换美学的研究视界,意味着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的变革,它主要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对现有美学资源给予合理的结构性配置;二是促成美学知识形态的话语拓展;三是以现实性和实践性景象实现美学界限的根本突破,对人类审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聊斋志异》一书快意恩仇。蒲松龄借因果报应之说而转换了其实际内容,其因果报应篇章的审美情感和特征主要表现为:报应内容的社会化和道德化,行为主体的动机化和情感化,小说叙述的艺术化和个性化。其主调是与《聊斋》文奇义正、寄托遥深的整体精神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86.
以模糊数学的理论为基础,初步探索用模糊综合评判定量评价汉诗英译本的基本方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步骤-判据集(或称评判因素)的设定和隶属度的确定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该方法虽然仍离不开人的主观参与,但它比纯粹的定性分析更为科学、系统.  相似文献   
87.
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 ,民间舞蹈寓于民俗文化之中。民间舞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体现 ;民间风俗又为民间舞蹈增添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并提供了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看一个舞蹈 ,了解一个民族。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 ,将舞蹈艺术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使舞蹈艺术与民俗文化互相渗透 ,互为依托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8.
从审美教育的本质入手,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依托个人在亲身工作体验中的感受,阐述了舞蹈教育中所体现的审美教育以及怎样在舞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几方面的问题,说明了舞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所占有的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9.
审美从来都是一种生活实践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展现,体现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既有精神性又有交往性的心理需求。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意向和审美内涵;人们也自然而然地以不同阶层、身份和生活方式为区分尺度,逐步形成不同的审美群体,即"趣味共同体"。这是理解当代审美泛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现象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前提。  相似文献   
90.
大院民居的空间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表现在居住和民居的样式上.人们对自己能感觉到的空间,常常赋予某些意义和象征,因此形成了熔建筑的实用、认知、审美,有时兼有崇拜观念于一炉的空间意识,使得大院民居的居住空间在布局安排上表现出了变幻多姿的特点,同时折射出了晋商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