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民族学   7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09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208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综合为治”的法律传统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法律中的综合为治包括:人治与法治结合,治官与治民统一,审判与调解并举。其中,人治与法治结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治官与治民统一促进了家庭内部以及官与民的和谐,审判与调解并举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42.
我国古代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工匠,其承担着技术发明、创新和推广的重要职责。随着技术创新活动的历史演进,在工匠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并以工匠活动为中心相继出现了家庭手工业作坊、私营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这些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匠主体活动的局限性。工匠主体与这些主体之间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单一主体去取代另一种主体,使前一种主体在古代技术创新的舞台中隐退。在我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这些主体以交叉并存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43.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过程;被随意改动、评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古代小说比戏曲的版本情况更复杂,删削、割裂、作伪、续书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差异。古代小说与下层文人联系更为密切,因而版本问题更多。  相似文献   
44.
古诗文名句训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文名句流传甚广,人们对其部分的理解尚有不妥之处。本文择其十者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45.
晚唐时期,古文式微,骈文复兴。以古文起家的李商隐拜骈文大家令狐楚为师,转以骈文济世。但李商隐心存古文道义,其古文创作既受韩愈古文思想精髓的熏染,又有独立清醒的文道观念和文体意识。李商隐古文存世篇目虽不多,但涉及文体种类丰富,以议论、抒情和记人叙事为主的文字各有特点,议论文字笔锋犀利,抒情篇章笔势流畅,记人叙事笔法简约。受古文观念影响,他的骈文既远追六朝骈文华美文体本质,又融入古文雅颂正声,以情动人,与晚唐诸家骈文相比,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46.
郭沫若承认自己在翻译米海里司著作中受到影响,还明言在研究中国古史上受益于王国维。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是中国本土金石学的遗产。郭沫若受自米海里司的影响主要是观念性的,而来自王国维的影响则是具体的甲骨金石释文和技术方法。王国维和米海里司共同影响郭沫若的中国古史研究,或者说郭沫若研究中国古史的路数是中西学术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在网络通俗小说创作中涌现出大量的拟古世情小说。这类小说往往以宏大的故事布局和对优秀女主人公的塑造,吸引了众多阅读者的目光。这些女主人公群像,不仅反映出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审美眼光,也寄托了根源于以家族、财富为中心的社会价值期待,还与当下价值评判体系中的女性群体的自我期许相吻合。这些拟古世情小说在完成言情小说的爱情故事构形和实现娱情的休闲功能以外,也因为广大阅读群体逐渐步入或即将步入中产阶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重新赋予女性作为稳定家庭、增长财富、养育子女、传承家风的核心力量的社会意义,她们洁身自好,对爱情专一,勇于面对困难,乐于奉献,担当责任,胸怀宽广。这些新型的“高大全”形象,表达出女性主义的新倾向:女性的成长和幸福的获得,更重要的在于女性内在的精神力量,与传统的气节、操守有关的人格因素,以及家教和门风。这使得网络平台的民间话语表达,具有更为包容传统以及融合其合理因素的价值取向,也与当下主流意识形态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48.
古代社会解决纠纷的途径多种多样,调解作为其中一种主要方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介绍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传统调解制度对于古代封建社会的价值所在,认为其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是其有益的部分对我国当前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9.
语言是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我们所处的时代瞬息万变,汉语新词语不断涌现。对此,学界存在着或否定或欢迎等不同态度。我们认为,吐故纳新是汉语的一大特性,我们应坚持开放宽容而又积极规范的态度,一方面大胆包容新词语不断出现的现象,一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语言的规范管理,处理好语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汉语发展既保持稳定性又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50.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象",但"象"大多依循程式,述而不作。因建筑之"象"既是视觉的社会建构之物,也是社会的视觉建构中介。"象"致力于成为生产"凝视"的欲望机器,而"象"的生成与传播又建基于由"礼"衍生的"数"、"位"、"文"。因此,它们分别担当了建筑凝视中的形塑机制、结构技术、话语背景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