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前后中国对美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15~2019年的月度数据,对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后中国对美机电产品的出口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VAR模型结合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中国对美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美国技术壁垒增多对中国对美机电产品出口的阻碍作用明显,美国国内需求增加会在短期内促进美国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人民币贬值对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可能存在“J曲线效应”,机电产品价格上涨反而促进了美国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美国经济景气情况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对美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小。因此,注重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技术壁垒的影响,合理使用汇率政策以及稳定中美经贸关系,将有助于中国未来对美机电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2.
该文简述了机械创新设计的过程、特点、方法及其重要意义,对机械创新设计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等教育中加强机械创新设计的举措,应通过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实践,积极参与各种竞赛,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3.
讨论了用系统方法全面认识教育活动与人才培养,论述了转变教育观念的三个论点,并从两个方面研究了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环节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了在角动量守恒仪上最近开发出来的一个新实验──在刚体定轴转动情况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05.
机械类本科生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开发创新性实验项目 ,建立支持创新实验的综合性实验室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创建了培养机械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6.
在阐述标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 ,全面归纳总结了《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及《计算机绘图》标准的标准化状况。分析标准法制性、标准化原理、采标程度、标准属性、标准编号、标准分级、标准体系、图样管理及制图教学的相关标准等因素 ,概括提出了制图教师标准化素养的基本构成  相似文献   
107.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及成绩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8.
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当前机械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从机械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出发 ,探讨了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 ,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9.
报导了根据生物软组织材料的力学特性研制的由微机控制并进行数据处理的生物软组织材料力学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10.
Walter Benjamin's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has much to offer contemporary analys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is article rereads this famous essay in light of a later intervention by Donna Haraway, 'A Manifesto for Cyborg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ist Feminism in the 1980s'. There are strong parallels and overlaps between these two groundbreaking pieces, despite their many differences. Both deal with how their respective generations of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re intertwined with broader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economic change. Both apply controversial, Marxian, theoretical insights to changes in the mode of (re)production in their analyses of techno-economic change that herald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political possibilities. This article takes Benjamin and Haraway in turn, their lives and their work in general and these two essays in particular. It conclude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n how Benjamin's and Haraway's optimistic takes on technological change - as political opportunity, despite less than optimal tendenci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pparatus of their respective ages - can contribute to fleshing out theory and research on ICTs. And to do so without lurching between the positions of extreme pessimism or optimism that characterize the debates to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