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仁自身包含的内在精神张力,决定了其作为道德评判尺度在实际运用方式上的复杂性。孟子的主要贡献,是将仁所包含的内在性精神张力,展开成为仁与义之间的外在性范畴对立。仁侧重于主体道德立场的积极性呈现,义侧重于其消极性呈现;仁侧重于情感瞩望,义侧重于规范约束,仁和义各有侧重,形成相互限制、相互支持的关系,有效提升了儒家道德观念应对矛盾而复杂的现实的能力。这种展开有助于避免"仁"与诸如"兼爱"之类观念的混同。周礼是孔子建构仁学的历史文化依托,从仁到仁和义的分化,与周礼的结构模式之间也存在对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72.
仁与知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仁是主体的内在德性 ,知具有知识与智慧双重内涵 ,知识是通过对象化的方式所获得的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智慧是一种应对与理解社会人生的能力。孔子处理仁与知关系问题的方式是仁知合一、以仁统知。他通过“化越超为内在”的方式 ,实现了“下学而上达”的目的 ,打通知识通往德性的道路 ;又以仁纯亦不已的创生性 ,达到了内在德性的外化 ,从而把上下内外打成一片 ,实现了德性与知识的圆融  相似文献   
73.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从"仁”的思想原则出发,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孔子主张把"爱人”推广到全体社会成员,实行广博的爱;在任用人才方面,孔子提倡"尊贤”,主张不分远近亲疏地任用贤才;在治理国政方面,孔子不仅要求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而且主张为政者要"恤民”、"惠民”、"富民”、"教民”和"取信于民”;孔子还反对严刑苛政,主张用"德治”这一比较温和的方法处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4.
孟子的仁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仁是"恻隐之心,仁也",广义的则是"仁,人心也",包括仁义礼智全部.孟子通过"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仁内义外"说,确立了道德自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孔门的仁学.  相似文献   
75.
孟子和荀子在继承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状况,提出了方向相异的哲学伦理学说。孟子认为仁爱是处理人与人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谐具有决定性意义,并把仁爱与人的本性相结合,提出了性善论。而荀子则强调礼作为规范对界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存在的重要性。他将礼和人的本性联系起来,提出了性恶论。孟子和荀子的不同思想,表现了先秦儒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交互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索,从而形成中国传统交互主体性思想的基本雏形。  相似文献   
76.
“忠恕之道”的本质精神不是“忠君” ,而是推己之心以爱人。它不仅是道德原则规范 ,而且是道德实践方法 ,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从现实看 ,“忠恕之道”尽管不属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 ,但作为优秀的传统道德精华 ,它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并成为引导人们弃恶扬善 ,趋善避恶 ,从道德低境界走向道德高境界的重要阶梯  相似文献   
77.
社稷为重,亲民为先--论杨时的社会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学家杨时在致力于学术的同时亦关注着社会政治.他继承传统儒家学者经世济事之志,积极地出仕为政,试图一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以挽救两宋之际积弊重重的危局.在为政方略上,他提出知人善任,为政以公;重保仁心,视民如伤;积极抗金,反对割地求和等具体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78.
山东文学承续儒家文化传统,具有沉重的忧患感和鲜明的道德意识.山东作家赵德发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影响,擅长在富有地域色彩的山川风物描写中讲述人伦故事,将重道守义、温柔敦厚的山东美德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具典型意义.赵德发的乡土小说关注农民与土地、农民与道德的关系,写出了对土地怀有神圣情感的"地之子"们诚实守信、纯朴温厚的美好品德.赵德发塑造了许多地母般的人物形象,她们以坚韧博大的胸怀包容人类的罪恶与苦难,具有善良仁爱的优美人性,是人类救赎的希望.围绕天理与人欲、君子与小人、义与利等哲学话题,赵德发在《君子梦》中通过描写一个家族四代人的理想追求,肯定了"重义轻利"的山东美德.  相似文献   
79.
在孔子的仁学体系中,仁是本体,孝是功用,行仁要从行孝开始。孔子主张对父母的“孝”要以“敬”为核心,“敬”的具体表现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父子关系上,强调“父子相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孝”向外推扩就可以“移孝为忠”,“孝治天下”,达到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80.
随着现代性的转型,风险社会已经成为了人类所无法规避的社会发展形态。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和生活世界的繁复性使得当代社会的整体形貌呈现出相互扭结和叠压的新特征。社会风险的频繁涌动,持续地侵蚀着每一个社会主体的个体安全,安全的获得与重塑成为了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实焦虑。而儒家思想中关于礼与仁的传统论述却能提供一种有益的个体安全互动的新样式。同时礼与仁的哲思注重调整和反思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复合关系来达至安全、和谐的有机状态,因此也为我国探索一种新型现代性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