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码转换成为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否可以使用汉语的问题近年来争议颇多。本文试从教师课堂组织用语、讲解用语、示范用语、提问用语和反馈用语五个方面来分析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其功能分布的情况,并探讨其对于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回顾了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码转换研究,探讨了心理实验研究语码转换的方法问题,如受试、语言模式、刺激和任务;重点评介了F.Grosjean提出的双语词汇识别模型及其解释力,指出了该模型能够阐释双语者在双语模式下出现的语言激活状态和同音词等效应,但是没有说明语言节点在双语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力图梳理语码转换理论的研究历程和外语课堂元语言使用的认识过程,分析如何正确利用语码转换理论指导外语课堂外语与教学者母语的使用关系。  相似文献   
44.
在外语教学环境中,发生在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可以行使认知、交际、人际和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对教学信息的准确传达、课堂输入的理解和记忆、课堂言语互动的顺利开展、师生心理距离的拉近、学生紧张情绪的放松和学习兴趣的保持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语码转换是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学生的能力水平之间和师生的情感世界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适当的使用有益于提高二语教学和习得成效。  相似文献   
45.
心理文化变量与跨文化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达到最有效的交际效果,恰当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文化的影响往往使交际双方在认知和情感上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本文以Gudykunst的心理文化对交际过程的影响和Tarone的交际策略为理论基础,解析文化定势、文化迁移、文化移情三个变量的内涵和互动性,从共时和层级的角度分析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隐性影响。根据交际过程不确定性,作者提出了应采取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语言顺应、语码转换、跨文化身份管理。  相似文献   
46.
The status of lone nouns of one language in discourse of another is often ambiguous, since they typically provide few indications of their language membership. Making use of the facts of linguistic variability in each of Ukrainian and English, we examine the quantitative conditioning of such forms in bilingual performance data. Results yield a synchronic portrait of the integrated loanword, even when it bears no surface indication of that integration, is neither recurrent nor widespread, and has no history of attestation or other status in the language. Distinguishing the languages involved in the contact situation (Canada) as produced by the first generation (G1) or the second generation (G2), further reveals that G1 speakers incorporate borrowed items – nonce or established – into recipient language discourse by applying to them the fine detail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constraints on linguistic variability. In contrast, G2 speakers' treatment of English-origin nouns coincides neither with their own treatment of Ukrainian nouns nor with G1 speakers' treatment of Ukrainian or English–origin nouns.  相似文献   
47.
语码转换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码转换是会话当中很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拟通过会话中的语码转换实例为语料分析探讨语码转换在交际中所发挥的功能。  相似文献   
48.
从信息型英汉语码转换和情感型英汉语码转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英语课堂上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成因和原则.其功能表现在从信息和情感角度进行英汉语码转换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成因涉及到母语在目的语中的空缺,目的语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同母语的区别,参与课堂教学和活动的师生的语言知识、地位、年龄、经历、受教育程度、性别、对英语的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三个角度论述,即目的语优先原则,适时适量使用母语原则,顺应原则.既提倡最大程度上使用目的语言,同时又肯定适时适量使用母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9.
语码转换的文化及心理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不仅受语法规则限制,更受说话者的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地域等文化因素以及他们的趋同、趋异和从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小说《围城》和《傅雷家书》的语料分析,可以透见交际者进行跨语言语码转换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50.
以标记模式为理论框架,阐释BBS会话语码转换的结构特征、社会功能和心理动机。分析印证了人在进行语码转换时,人作为理性的行为者,都会借助以前的经历来权衡得失,做出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