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60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60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1735篇
社会学   15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产业扶贫中“内生动力不足”是阻碍脱贫攻坚获胜的难题。以豫北黄河滩区Q乡为例,对扶贫项目运营情况进行长期调研,深度剖析“内生动力不足”产生的根源。调研发现,产业扶贫项目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与政治风险是影响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认知评估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能有效揭示项目风险影响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的内在作用机理。贫困户会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认为凭借自身资源无力应对,同时为避免自有资源遭受损失,进而对扶贫项目表现消极,产生“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为此,从健全防御配套设施、避免官僚逻辑、弱化精英偏好、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化解项目风险,是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2.
论比较诗学及其他者视域的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时代的汉语学术界,比较诗学研究是中外文论走向汇通性研究所展开的主流方向,比较视域是比较诗学在学科研究上得以安身立命的本体,他者视域是比较视域构成的内在品质,他者视域在比较诗学研究中秉有的两种文化立场。异质文化是比较文学研究者以及国际汉学家所使用的一个专用术语,以语言与民族血亲关系的本质差异性而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互为异质文化,即两者互为异类,对方都是自己的非我因素。比较诗学研究者诉求跳出本土学术研究领域的单边文化主义,主张以一种异质文化与非我因素的开放眼光来从事普适性的、整体性的、国际性的中外诗学研究,从而规避本土文论研究的一元性和惟民族性。比较诗学研究中的比较视域主张中外诗学研究之间的相互看视,主张中外诗学双方之间互为他者,认同一个民族的诗学相对于另一个民族诗学来说,两者之间就像镜与灯一样,可以相互镜照与相互照亮。交集理论是比较诗学在学科理论建设上简明及有效回答视域融合及比较研究如何可能的学理观念。  相似文献   
73.
当前学界,对皎然诗歌的研究是薄弱而不系统的。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美学的 高度来探讨皎然僧诗歌创造里"独"的运用及其诗学观,并对其释道圆融的诗学美学观作初 步阐释。  相似文献   
74.
认知方式划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类型,大学生认知方式与德育方法实施产生的效果有相关性。笔者认为应构建"以人为本"的德育方法论体系,根据大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实施相应的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75.
面对个体数量众多、情况极度复杂的古汉语词汇系统,根据语言事实调查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从“以人为本”的研究思路出发进行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首先对围绕人体部位及其各种重要经验而形成的概念基础之上的词汇加以研究,进一步研究这些词汇指称功能的扩展情况,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6.
探讨了输入模态对学生认知负荷和听力理解的影响。90名来自两个平行班的大学英语学生被平均分为三个小组参加实验:文本输入组,声音输入组,文本和声音输入组。文本组的听力题目用文本呈现,声音组的听力题目仅用声音呈现,文本和声音组的题目则是采用文本和声音双重模态呈现。认知负荷量表结果和听力测试结果显示不同模态的听力输入形式对听力成绩有显著影响:文本组学生的成绩最高,其次是文本加音频组,音频输入组的成绩最低。认知负荷量表结果显示文本组的认知负荷最低,然后是文本加音频组,音频输入组的认知负荷最高。认知负荷与听力成绩的相关分析显示负荷程度与听力成绩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听力教学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7.
物体—性状框架是人类认知框架中最为基本的一个。很N合格的必要条件是:第一,N必须具有可被激活的非单一的性状特征;第二,在已有的认知概念系统中,还未形成能够涵盖N的全部性状特征的概念。名词和形容词互转的语义基础是物体—性状之间相互关联。人类遵循物体→性状的认知顺序,该认知顺序投射到人类语言中,即为名词——形容词的发生顺序。  相似文献   
78.
对话理论、对话诗学的基础是对话哲学,或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西方,哲学的对话论转向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以康德的批判哲学为开端的,至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存在论阐释学,特别是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则走向了巅峰。但对话理论在实际的学术世界又是以多维化的面相存在的,如解释学、接受学、阅读学、主体间性、生态论、阴阳交感思想等等,当然还有专门的对话学理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新的整合、建构。另外,若从一种平等的关系结构或交流模式来看,中国哲学、诗学中也早就存在相关的对话论了,因此,也有必要建构一种跨文化的、贯通中西的对话理论。至于把这种新的对话理论模式转换成一种对话诗学,就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它是对巴赫金对话诗学的自觉的兼融和超越。  相似文献   
79.
尹湛纳希或通过自己的创作,或通过其作品中的人物之口,多处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感悟和创作主张、审美趋向,可以统而称之为"尹湛纳希诗论"。本文从诗歌的情感、意境、"滋味"、灵感、内涵等五个方面,对尹湛纳希诗论进行解读,分析和阐述其民族特性与对中国古代诗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
“无厚入有间”和“有厚入无间”分别为清代词学家周济和蒋敦复的论词之语,这种形象化的说法颇难领会。结合两家的其他词论,对二者的实质意义进行阐释,并揭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