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针对航运企业的重组与全球扩张引起的竞争问题,提出了竞争环境下的轴-辐式集装箱海运网络设计模型。模型采用基于路径的变量作为决策变量,利用离散函数来表示航运企业与航运联盟的竞争可吸引的流量(或客户),目的在于通过设计混合轴-辐式集装箱海运网络,实现以更低的服务成本和更短的服务时间最大化可吸引的流量,建立了枢纽港口数量约束、航线连接约束、航线中转约束、流量竞争约束等,运用多点交叉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结合亚欧航线的集装箱海运市场进行实例分析,对考虑客户需求多样性与航运联盟对策下的轴-辐式集装箱海运网络进行设计,并验证了算法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22.
基于收益管理的海运集装箱舱位分配与路径选择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应用收益管理的方法对不确定环境下海运集装箱的舱位分配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针对海运收益管理的应用特征,建立了考虑空箱调运和路径选择的集装箱多航段能力分配模型,然后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应用稳健优化方法对此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得到了优化的舱位分配方案,比较发现稳健优化模型取得了较确定性规划模型更好的收益.显示了模型和方法对于集装箱海运企业的收益管理问题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基于需求季节波动背景,在考虑货主选择惯性的条件下,以班轮公司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远洋集装箱运输系统优化模型,优化航线网路结构、航线配船,基于需求波动与货主选择惯性特征优化航线网络的调整方案与舱位配置.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一种遗传线性规划混合算法.计算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够在考虑运输服务稳定性的要求下,优化班轮运输系统,在提高班轮公司收益的同时,提升货主的服务体验.最后通过分析计算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实际意义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之上。俄语中的“心灵”概念隐喻的本体就是人本身,同时又是容器和其它有形的物体。俄语中有关“心灵”的本体概念隐喻是复杂的认知机制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5.
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目前的发展状况,及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说明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重要性。随后,选取了一些铁路货物运输生产指标及铁路集装箱运输指标,借助关联度模型,根据得出的结果,简要的分析了铁路货物运输生产与铁路集装箱运输之间的关系,指出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与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状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6.
英语短语动词常用但极其复杂。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容器图式为基础,基于射体-界标概念,从语义网络的概念化分类,描述解释其隐喻延伸意义,以帮助学习者联想、理解、归纳记忆短语动词之多义,减轻学习者死记硬背之苦,以期能给教、学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27.
容器隐喻是Lakoff & Johnson提出的三种概念隐喻中本体隐喻的一种重要类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容器隐喻存在.本文考察了容器隐喻的理据,分析比较了英、汉语中常见容器隐喻的类型及其构成特点的异同,揭示了英汉两个语言民族隐喻思维的共性和差异性,旨在加深对英汉容器隐喻的识别、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28.
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将垃圾回收系统的部分或全部过程转移到地下,可解决现有垃圾回收系统中的误投、拾荒 者翻动、占地面积大、异味四散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改善了居住环境并降低了垃圾回收成本。分别从投放装置、容器装置 和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的新型结构方案,方案通过起重臂 控制垃圾收集容器的下开门结构,在地坑中设置混凝土决驱动的安全保护装置及其他辅助装置。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在城市居民垃圾收集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垃圾压缩装置等将成为今后垃圾收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29.
Craig Martin 《Mobilities》2014,9(3):432-451
Abstract

This paper addresses different forms of spatio-temporal ordering in the stowage and handling of cargo on board cargo vessels, as well as docksides. Whilst the introduction of containerisation profoundly altered the urban geographies of many large port cities, as well as devastating the communities built around maritime labour, the core argument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concerns the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of spatio-temporal ordering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In particular, it situates the intermodal shipping container within a trajectory reaching back to earlier forms of unitisation such as crates and pallets. In doing so the paper outlines a genealogy of packaged efficiencies, arguing that the central thread linking maritime cargo handling practic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the unitisation of shape. However, it concludes that the intermodal container achieved global hegemony through the packaged systemic efficiencies of standardisation.  相似文献   
30.
铁路部门的改革加快了海铁联运的发展。本文从铁路运输经营人的角度研究铁路与公路运输竞争的情况下,铁路运输服务的定价和运营优化问题。首先利用顾客价值理论分析客户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和价格的关系。其次构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运营优化模型,并设计启发式算法求解。通过与遗传算法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然后,得出不同价格水平下的最优班列路线、发班次数以及发班时间。结果表明对定价和运营策略的联合优化能够为铁路运输经营人带来最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