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杰克.伦伦笔下,写出了平凡女性的坚毅勇敢,善良女人的纯洁高尚,资产阶级女性的虚伪庸俗。对杰克.伦敦笔下的女性进行剖析,可以揭示出作者对女性的认识与理解的渊源,以及从中流露出的对爱的渴望与向往。  相似文献   
22.
大成学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提出的关于“外王”的思想学说,该学说的创立,使其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为泰州学派以及士大夫服务社会,普及儒学,提供了新途径。其主要内容是尊身尊道和立师道等,它体现了王艮的价值取向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英雄精神与保身思想的结合。该理论的实践与发展,对于社会向近代转型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3.
毕淑敏的小说充满震撼人心的"死",几乎无"死"不成书.本文试图从其小说的"死亡"现象入手,探析毕淑敏其小说的"死亡"意象和这种意象后面的尊严追求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4.
人性尊严又称为人的尊严或人格尊严,是指人区别于其他物种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庄严和尊重.尊严权则是人权的基础和先导,一切人权都只是人的尊严的表现形式.人性尊严的教育意蕴表现在:实现学生尊严是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保障学生尊严是教育正义的基本要求,维护学生尊严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5.
在生命伦理学实践中,没有对个人自由、自主、权利的保障,人的尊严价值观将形同虚设。自由不仅是人之尊严的依据,也是规避尊严受侵、提升尊严水平的前提条件。人的各项权利均根源于人的尊严。权利是实现尊严的基本手段。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应当在无害于他人和国家尊严的前提下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向他们提供更加广泛而有效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26.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索尔仁尼琴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作家在这部作品中以高超的浓缩时空的技巧,描写了普通犯人伊万·杰尼索维奇在劳改营里度过的一天,展现了主人公在逆境中对生命的尊重及其对不公正的抗争,张扬了人性尊严,提示了人生的真谛.小说表达了作家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与道德探索.  相似文献   
27.
从一般人格权的产生角度看,一般人格权只是在为法律明确列举之外的“其他人格权”落实一个请求权(特别是抚慰金请求权),并为法院裁判该类案件提供依据时创设的一个概念。一般人格权实际上是一种法律技术,它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对人格权进行全面保护———可以通过人格权立法的多元模式实现。如果我们坚持人格权立法的多元模式,从立法技术上不采纳一般人格权的处理方法,那么可以将人格尊严权与人格自由权视为个别(具体)人格权。将人格尊严权和人格自由权作为个别人格权,也能为人格权的广泛保护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28.
论民生保障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与社会保障不同,民生保障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公民提供的、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不断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民生保障有其正当性、必然性,人的尊严、社会正义、国家责任、人权理论等从不同的角度为民生保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战国时期,诸侯力政,在“得士则兴,失士则亡”的社会现实下,时君世主出于襄助霸业或生存发展之需要,给予士人无上的尊崇和荣光,社会上形成了浓郁的责士之风。士人凭借自身所拥有的“道统”优势和智能资源而自由驰骋、傲睨权威,铸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和抗礼王廷的辉煌,在“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时代大潮中充分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士的人格就在这种自由地流动、自由地思想、自由地批判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和高扬。  相似文献   
30.
“尊严”概念于生命伦理学无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于生命伦理学有用还是无用,是当前国际生命伦理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本文在回应“无用论”的同时,论证指出:第一,“尊严”不能被等同于“尊重”,它有超出“尊重”的内涵“盈余”;第二,在生命伦理学中,人的“尊严”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它是生命伦理学的基本价值观,其所内涵的“人的生命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价值。护卫生命的尊严就是生命伦理学的宗旨和使命。第三,“尊严”在实际应用时一般需要过渡和转化,即从价值观过渡和转化为根本伦理原则和若干基本原则;从价值转化为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