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81.
当代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伯顿·沃森在中国经典英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译文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以他英译《楚辞》为例,从描写的角度,对原诗和译诗神话意象组合、香草与配饰意象组合、时间意象组合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直译法基本再现了原诗的美学形式和功能,但也有对原诗的文化误读和误译。  相似文献   
82.
在翻译过程中不恰当地采用释义、阐述或增益的方法, 把原文中本来需要读者想象、推导才能领悟的隐含意义明示给读者, 这种明晰化翻译极大地损害了原文的韵味, 实际上是对原文的不信, 使读者无法象读原作那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翻译中的明晰化倾向主要表现在: 1 、释义明示, 语不尽意;2 、越俎代庖, 添枝加叶; 3 、弃形存义, 化隐为显; 4、附义于形, 画蛇添足; 5 、熟典附义, 叠床架屋  相似文献   
83.
信于本,传以真——论理雅各的儒经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成就举世瞩目,然而世人对其一以贯之的"信本"原则褒贬不一,对其内涵丰富的翻译观不甚了了。文章将理氏儒经翻译观概括为"信于本,传以真",即:立足(原文)文本,探求本义,揭示本真;诚待作者、读者和译事,以实现文化传真。在此翻译观指导下,理氏采用"绪论、注释文外导读,显化、异化文内传真"的翻译策略,取得较好的翻译效果。理氏译经理念及成就对我国典籍英译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4.
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向国外推出我国经典著作译本的热潮中,北大资深教授罗经国先生英译的《古文观止精选》以其出色的译笔展现在读者面前。目前我国古代散文的英译本似不多见,罗先生的这一译本就愈见珍贵。拟从信、达、雅、美的视角着眼,对罗先生的译本作一简略的评论,并由此得出结论:该译本乃上乘之笔,属经典英译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85.
对翻译应忠实于谁这一问题,以往的研究总是试图从译者主体外部为翻译寻找参照对象。文章在充分考虑译者主体及其主体性的前提下,提出一个新的翻译忠实对象,即译者本人。文章分析了对译者的忠实在翻译目的、译者理解和译者表达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最后就这一新的忠实对象与以往研究中的忠实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了刘仲德教授提出的“信、达、切”的翻译标准,讨论了其对科技论文摘要翻译的适用性,指出了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的“失信”、“欠达”和“不切”等现象,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7.
诚信道德价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诚信的道德价值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为人们所关注 ,在市场经济、企业经营、公民道德、人际交往、为官、治学以及个人自我完善诸领域 ,突显了诚信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88.
“忠实”似乎已成为译者的天职。然而,现代翻译理论对“忠实”这一翻译标准提出了质疑.翻译研究中的解构学派试图解构这一标准,传统“忠实”翻译标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伽达默尔提出了“理解的历史性”的哲学解释学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对传统“忠实”翻译标准的理解也应具有历史性。传统“忠实”翻译标准有可供解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89.
翻译标准一直是翻译界颇有争议的话题。尽管中外学者们对翻译标准各有见地,但在“忠实”这一原则上却达成一致。但是,在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学者企图颠覆忠实的原则。本文通过揭示“五失本三不易”,“信、达、雅”和“多元互补论”中的“忠实”的真实内涵,旨在分析“忠实”原则错误的绝对化,还原其特有历史与时代相对性。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从信的“外延”和翻译的“度”展开阐述,在对古典汉诗的艺术意境和社会性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创造性运用“信”这一标准,强调翻译时译者应该不局限于原作的内容,其风格特点也要兼顾到。同时指出只要在一定的“度”内,艺术引申也是创造性翻译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