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通过实例说明了时间数列分析中加法模型的应用,纠正了一些统计学教材上常见的错误认识和模型的错误使用,对统计教材中统计方法的系统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将量子的双波理论应用于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电容和电感的含时介观LC电路,给出了单一含时LC电路中电荷和磁通量(电流)的平均值和量子涨落,电荷和磁通量的平均值满足电路经典的运动方程。在对电路的初始相位进行统计平均后,各量的平均值以及量子涨落回到标准量子力学的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双波理论能够描述单一的含时介观电路。  相似文献   
23.
在真空涨落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物质周围的引力空间模型,以此推演引力的距离反平方公式,并解释引力红移形成的机制,计算结果与广义相对论一致.引力空间中真空涨落子按能量分布的规律显示出其具有类似于热力学统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Nyquest稳定性准则和扩充频率法,对含有滞后环节的被控对象的系统,提出一个能在微型计算机上实现的、能进行比例、比例加积分(和加微分)的整定参数计算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算法.本法使用了寻优技术,能快速求得结果.  相似文献   
25.
上海证券市场GARCH效应检验和模型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文章利用1999年10月8日至2003年11月7日上证综合指数每日的收盘价数据对其进行了GARCH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上海证券市场股价的波动存在着显著的GARCH效应,并且存在非对称的情况。在具体的模型选择上以EGARCH(1,1)较好,并且在研究中发现GARCH-M模型不适合模拟我国上海证券市场股价的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XJP-02B数字转速显示仪所采用的新式看门狗电路,分析了常用的看门狗电路和新的看门狗电路在抗干扰方面的优缺点.应用表明,新的看门狗电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7.
以浙贝母①产区市场为案例,介绍了地区专产性小品种农产品产区准双边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并分析了联合利润最大化假设下浙贝母的价格高波动性和交易量的相对稳定性特征的理论根源.此外还进一步剖析了浙贝母产区市场垄断双方议价能力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收购股份合作社",实现垂直一体化作为解决产区市场价格高波动问题的一个对策.  相似文献   
28.
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具体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29.
通过采用修正后的两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我国大米产业波动来源,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供求冲击对大米价格和产出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大米产业70%的价格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的作用;短期内供给冲击占据产出波动的主导地位,而长期内需求冲击解释54%左右的价格波动;总体而言,供给冲击在中国大米价格波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米产业波动及时调控,防止由于政策调控的滞后效应,导致价格与产出波动放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基于1999—2017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于供求关系的面板回归模型,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造成房价波动的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价格预期在全国和区域模型中均对房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大多数地区,其影响力大于其他因素;人口对房价有正向影响,但只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显著;收入对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房价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该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并不显著;除全国和西南、西北地区外,房屋造价作为成本因素对绝大多数地区的房价有正向影响;信贷的可获得性作为政策因素对房价有正向影响,除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外,在其他区域均显著;住宅开发投资与住宅价格呈负相关关系,但其只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显著。因此,未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根据区域房价波动影响因素的不同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