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3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25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1612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The study investigates European American and Taiwanese grandmothers’ folk theories of childrearing and self‐esteem, building on an earlier comparison of mothers from the same families. Adopting methods that privilege local meanings, we bring grandmothers’ voices into the conversation about childrearing,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ntergenerational nuances in folk theories. In each cultural case, 16 grandmothers of 3‐year‐olds participated in in‐depth interviews that wer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local communicative norms. Although self‐esteem emerged as a central organizing concept in the folk theories of European American mothers, grandmothers spoke in two voices, either echoing their daughters or invoking a counter‐discourse of wariness towards self‐esteem. By contrast, Taiwanese mothers and grandmothers resembled one another—but differed from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in treating self‐esteem as peripheral in childrearing. Results contribute to the growing consensus that self‐esteem is a culture‐specific childrearing goal and suggest that the European American tendency to valorize self‐esteem varies by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微服私访: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官方民间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当下,微服私访现象都较为常见。微服私访是决策者借助被访者的信任,为夺回真实信息控制权所做的一种个人努力,是一种实现非正式社会控制的官方民间法。  相似文献   
13.
在对陕西4个地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估算了该省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总量,并分析了其资金需求的结构。结果表明,民营经济的资金存在需求总量难以满足和供求结构失衡的矛盾,在目前国有金融体系支持有限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对民间资本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因此解决民营经济融资困境的出路在于有效搭建民间资本投入到民营经济的桥梁和通道。  相似文献   
14.
谈山歌     
山歌产生在辽阔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它千百年来产生发展流传于民间,留下了无数瑰丽多彩的歌调,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宝库,对于研究我国民间音乐的特征,以及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历史,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音乐,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原生态的舞蹈样式广泛传承于各个民族之中。本文以世居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主体民族的民间舞蹈为审美对象,归纳出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性、民族性、民俗性和宗教性特征,并对它们独具魅力的审美内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诗经》时代中原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及诗中所咏风物多数在目前尚存遗迹。《诗经》中作于中原之诗的文化内容,主要是:对祖先神灵崇拜的宗教文化;重视婚爱的民俗文化;追求人体美的文化心理。研究《诗经》时代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重新认识文化的延续性;有助于明确认识地理环境与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中原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张炜的创作心理中潜在着浓重的民间情结 ,创作立场逐渐向民间转移。作品的思想倾向明显受到民间“仁义”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对民间文化中自由自在与原始生命力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形式与内容、人与自然等三方面对山西传统民居的美学思想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的小说,表现了中国北方农村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历史变迁,战争、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文本的基本框架。但在历史的波涛和底层中,又隐含着一个广大的、复杂的民间社会和一种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坚定地站在民间立场,逼真而深刻地描绘了民间世界从破碎到沉潜的悲剧命运,从中也折射出赵树理从“辉煌”到“末路”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从民俗文化学的意义上说,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戏剧与北京的民俗文化表现为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是民俗活动需要戏剧的参与,戏剧融入到民俗文化中;另一方面是民俗对戏剧的渗入,梨园的演出习俗就是其表现之一。同时,民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戏剧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