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757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首先把信贷配给分成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三类,然后利用转换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信贷配给下农户资源禀赋与农业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户中,除了受到数量配给外,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户受到交易成本配给或风险配给。受到信贷约束农户的农业产出更加依赖于农户的资源禀赋。本文建议应根据农户不同信贷配给类型采取相应政策,以解决农户所受的信贷配给约束。  相似文献   
72.
基于可拓理论的粮食物流中心选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可拓决策方法、聚类分析、重心法,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粮食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将选址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转换为相容问题进行研究,使选址结果更为合理。以山东省为例论证了模型求解方法的可行性。该模型还可应用到其它省乃至全国来进行粮食物流中心的选址决策,在实际应用中具备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3.
以河南省1978年以来历年的生产总值为研究对象,从中原崛起的背景出发,简要说明了河南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构成情况,通过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进行比较,发现问题,针对分析出来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了推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一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4.
在调查重庆市商品粮基地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难点,记述了重庆的粮食流通与贸易政策,分别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5.
贵州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源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潜力的绿色能源。以其可再生和环保等优点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注意。贵州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明显优势。文章从沼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三种典型生物质能源出发,论述其在我省发展的现状与潜力。  相似文献   
76.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分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环境外部效应及其功能,进一步提出了实行环境外部效应最大化的几个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7.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湖北省2003年农产品生产的规模经济性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物质费用和播种面积是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基本上为正;(2)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有正有负;(3)各农产品的平均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只有小麦的生产规模经济递增;(4)各种农产品的技术效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棉花、蔬菜、禽肉最高,而水果、生猪最低。最后,得出两点政策建议:一是应克服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调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三方面的积极性,使农业科技在今后的农业增长中得到最大的发挥;二是建立新型的经营组织,以解决农业基础技术设施的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78.
"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学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耕还林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对退耕还林的探讨和政策建议,离不开经济视角的研究,包括从产品收入弹性、农民和国家的供需和福利经济角度等。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取得了森林资源明显增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显著作用。但是,为了推动“退耕还林”工程永续进行,实现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最优,还需要从长期坚持、加大投入等方面实施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9.
从产出规模来看,江苏省四大支柱产业中只有化学工业对GDP贡献较大,其余规模偏小;从产业的经济效益来看,四大支柱产业的经济效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产业的关联性来看,四大支柱产业的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表明四大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强的。为进一步推动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在沿江开发中政府应采取合理规划支柱产业的产业布局等策略。  相似文献   
80.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运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1998—2005年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同时利用国家林业局出版的2002—2005年度全国重点林业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对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影响。本文认为,在短期内,退耕还林工程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但在长期内,退耕还林将对我国的粮食产量以及粮食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