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6篇
民族学   9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76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1212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20世纪末以来,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包括将工业遗址改建成博物馆、改建成景观公园和综合开发利用三种典型模式.尝试界定了中国工业遗产的内容和时间范围,剖析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超前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几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82.
人类学与“遗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遗产运动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学学科中与“遗产”联系紧密的物的分类、文化空间、族群认同、文化自觉等概念,并试图对目前学界“遗产”研究理论薄弱的现状进行反思和补充。  相似文献   
83.
武侠想像是对现代性焦虑作出的反应。随着现代性的发生,传统社会的解体,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和身份认同危机,一部分人通过文学之侠的想像,来回应现代性和寻找身份认同。在现代性条件下,金庸武侠小说通过对侠的现代阐释和想像,使自身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呈现出并不寻常的意义:金庸武侠小说由对江湖世界的美化转向对江湖黑暗的批判,表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社会认同的解构;由对民族大义的歌颂转向对民族主义的破除,表现出对现代政治认同的超越;由对武林义气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江湖文化,表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超越。金庸的现代武侠小说最终完成了对传统社会认同(江湖世界)、国家(民族主义)、文化(武林义气)的超越和解构。金庸小说的侠之想像是现代性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以虚构的方式解决身份认同危机,追寻自我认同的一种文化形式,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是一种对抗“存在被遗忘”的拯救性力量,一种想像性的自救力量。  相似文献   
84.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PCA的人脸识别改进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算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PCA提取图像特征,最近邻法分类的人脸识别改进方法.基于ORL、YALE数据库的相关实验表明,这样的系统能够降低数据维数和克服角度、位移变化对算法的影响,能够取得比传统PCA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85.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之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近十年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研究较为全面,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空白点。  相似文献   
86.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或许会让我们对新的情境下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对游走于多种文化语境中的作家所处境地的相对比较契合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家这种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认同使之具有了不同于主流作家的视角。作家们跨越民族、文化、语言边界的“游走”体验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杂糅型的民族和文化的“第三空间”。多民族文学会通场景中,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亦可表现为多重性与杂糅性。这应该是少数民族文学界对当前现实语境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87.
对土家族聚居的渝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梳理后,我们认为,20多年来该县在对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中做了不少工作,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保护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88.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89.
试论云南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0.
《斯批黑遮》是哈尼族的一部宗教文献,它以说唱念诵的方式在哈尼族宗教主持者摩批中世代相传,并以同样方式出现和使用于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丧葬祭词,它深刻地反映出哈尼族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的内核。同时,由于它的内容涉及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涉及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习尚的主要部分———宗教生活(精神的)、农耕定居(物质的)和人生礼俗(现实人生的)三个方面。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概貌。《斯批黑遮》不仅可称为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称之为深沉的哈尼族人生启示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