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53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跨学科研究成果的评价是颇具挑战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总体上相关探讨尚在起步阶段。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就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的总体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以期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从人学角度解读反腐倡廉建设"三个更加注重"的新要求。"更加注重治本"强调通过主体自律的"心治"而提升人生信仰和道德操守,把好世界观这个"总闸门"。"更加注重预防"主要立足于铲除诱发人"非分"之想的土壤,净化权力运行的环境,以最大可能压缩人以权谋私的空间。"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强调必须以制度的强制力规范主流人性,并将制度内化为人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道德的弘扬。这"三个更加注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83.
中国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定量评价为主导,尽管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在实际评价中"以刊评文"、学术创新力不足、重量轻质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学术评价倡导"破五唯",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展现中国特色的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特点,避免过度量化,进行真正深入学术期刊内容,强调学术创新、学术声誉、特色风格、功能影响等定性指标.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取20种中国文学学术期刊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运用该评价体系可以反映以引文指标为重要比例的文献计量学指标难以反映的特征,能够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4.
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不仅是知识领域的跨界合作,更是西方社会科学与中国历史传统交流碰撞的产物。统计入史有着不可更张的先天基因,不仅统计表与我国史表形式相近,而且统计材料翔实确切的要求与我国史学“记史求真”的传统相吻合。梁启超率先提出历史统计学这一概念,这不仅与他个人好制史表的个人习惯有关,同时也与他主动汲取先进治史理念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其业师康有为的影响。统计入史后,在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多有提倡与实践。统计入史为整理史料与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自此,数字与图表结合的历史书写方式常出没于史籍之中,史学的数字人文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5.
从19世纪末至今,医学史能够且应该作为使现代医学人性化的力量——这一观念在美国医学中是个永恒的话题。聚焦美国,探讨此观念为何恰巧出现在现代西方医学兴起之时。正是在极度信奉科学医学的医疗机构里,一些医学领袖开始告诫,对科学的忠诚在推动医学专业技术和文化成功的同时,也正在威胁着对于职业精神、医学艺术和文化凝聚来说至关重要的人文价值。他们将历史视为使现代医学重新人性化、对抗文化危机的途径。医学的"人文主义"所承载的含义一直以来是变化和多元的。但是,诚如文章所示,将历史作为人性化力量的观念显然在整个20世纪是经久不衰的。这一观念尤其在19世纪70年代得到复兴。当时,由于公认的美国医疗机构"去人性化"受到更加广泛的批评,一些人提倡将医学史作为塑造新型人文医生的工具,并且作为一种解决医疗体制中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指导源泉。一直贯穿于始终的是,历史作为人性化力量这一观念几乎总是在谈论不足——对感知的生物医学、医疗机构和医学职业精神缺陷的响应。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当前国外人文社科研究发展趋势分析,对美欧日等国成果评价制度进行比较,以期启迪我国人文社科发展,为健全成果评价制度提供经验借鉴。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以改进考核方式、完善成果评价体系和建立健全小同行评议专家库等措施,来完善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87.
文理科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培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O′Malley&Chamot的词汇记忆策略分类,以显性和课堂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对114名福建农林大学2008级文理科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培训,旨在研究策略培训效果并对比文理科大学生词汇记忆策略培训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培训能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策略意识,为他们提供更多有效地记忆词汇的方法,扩大他们记忆策略的选择范围,提高他们的词汇水平。策略培训后想象策略和分类策略仍然不常被使用。文理科大学生在反复策略、联想策略、构词策略、分类策略、上下文记忆策略以及词汇水平提高程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诱因是不同的认知风格和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88.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科研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任务是以服务改革实践为目标,以实践应用研究为导向,以重点课题攻关为依托,汇聚学术资源,创新学术团队,联合课题攻关。因此,基地应以提高研究质量为主线,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大力加强学术生态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学术潜力,力争产出更多的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以加快成果转化,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8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展现为走向、走进和一体化三个阶段。其中,走向阶段指两种教育由背向而驰转为直面彼此,并朝着两者间的"边缘地带"走近;走进阶段指两种教育作为由知识、方法、思维和精神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边缘地带"进行交往,呈示为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的互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一体化阶段指两种教育在自身作为有机整体的发展和促进教育中,人之完美精神世界的建构达成了高度的默契。  相似文献   
90.
尽管"两种文化"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但在中西语境下却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征。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主义"的崛起,而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主义";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一种对等意义上的冲突,而中国尚缺乏这种平等对话的基础;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形成了两类明显对立的身份群体,而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出现;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是因为科学明显高于人文,而在中国仍是人文具有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