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关系变幻莫测,具有东方血统和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进入西方学术界,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寻.后殖民主义借用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和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就其基本特征来说,后殖民主义从文本解读入手,着重分析东西方间的文化关系,并表现出超越民族主义的努力.  相似文献   
62.
借鉴《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的某些观点,针对当今的文化霸权主义及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振兴与现代化问题,只有把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真的进行反哺、扬弃、并且积极的融入世界文化,才能真正的做到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儒家文化的回归和弘扬.  相似文献   
63.
Undercut     
John Frow 《Cultural Studies》2013,27(3):393-397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 consider som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figure of the indigene in contemporary Australi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 range of issues and debates in cultural theory. In particular, I examine the positioning of the indigenous body within two related discourses that I term ‘multiculturalism’ and ‘hybridity’, or the discourses of happy hyphenation and happy hybridization, respectively. These discourses, I want to suggest, raise specific problems in an Australian historical context, where the effects of scientific racism are being confronted by indigenous peoples in relation to land rights claims and, more generally, the dominant culture's demands for an ‘authentic’, visible and unproblematic Aboriginality that can be both clearly marked and contained. The figure of Truganini has particular significance in these debates, precisely because her body has figured as the site of geneticist practices and discourses. Simultaneously I locate these representations in the context(s) of the monument year of 1993, contexts that encompass a mesh of interrelated cultural concerns sometimes simplified under the heading of ‘Australian na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64.
张胜利 《北方论丛》2007,(5):110-113
维新时期进入中国的自由主义经过五四的短暂繁荣之后,在20世纪40年代末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的争论的多面性,集中在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中国走向失败的原因探求,殷海光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似乎成为历史的定律。其实,中国自由主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其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这里主要包括其对反帝历史任务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中国传统的错误认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5.
瞿秋白从苏俄回国后,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这一新的侵略方式,从理论上初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反动本质.他以大量的事实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的隐蔽性、欺诈性、反动性特征,并从多方面指出了这一新的侵略方式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与危害.尤其对包含着奴化思想的"奴隶的心"和"走狗"的文化心态,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他的这些思想警示世人,对帝国主义切不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6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nationalism on the linguistic rights of Deaf communities. In exploring the subtle hegemony of nationalism in relation to linguistic minoritie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nationalisms on sign languages from two perspectives and in two contrasting situations. First, the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nationalism on the recognition and promotion of natural sign languages. Second, it examines a particularly potent form of linguistic imperialism as the dominant linguistic forces seek not only to destroy minority languages but to transform existing minority linguistic processes to conform with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languag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manually coded versions of national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in formal education. These issues a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e nationalisms and indigenous sign languages of Australia and Indonesia.  相似文献   
67.
非控制行为与非语境话语等非理性因素在解释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包括意识形态批判、精神分析学、情感与信仰等,揭示出"理解的绝对性"在于理解的非理性因素方面。如果它们被忽视,就会造成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理解。这些非理性因素也常在人本主义学说中浮现身影,如尼采的超人意志等。哈贝马斯和利科看到了这一点,顺带着认识论、方法论的补充,他们在"崩溃的理性"帝国中重建了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以现象学为理性基底的本体论解释学。  相似文献   
68.
英语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作为一种主导性语言,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方便了各国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它充当了新时期“文化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对输入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威胁。面对这迅猛而来的冲击,我们应该积极迎接挑战,让汉语及其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对尼日利亚当代著名双语作家伊索拉的短篇小说《英语的用处》进行了解读。殖民地在获得独立之后,殖民者的语言——英语,作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继续对前殖民地人民施加精神戕害。而面临这种语言帝国主义对土著语言和文化生存的威胁,被殖民者通过对英语的模拟、变形,把它从高高在上的圣坛上拉下来,使之成为一个被解构的对象,成为一个可笑的、虚张声势的"纸老虎"。小说反映了处于边缘地位的土著语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英语的解构与颠覆。作家的母语写作实践也证明:在后殖民语境下,土著语所代表的语言民族主义是反抗语言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0.
中国共产党人在选择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初,就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共早期废约反帝运动,为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广泛传播,促进了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纲领、任务目标、斗争策略和革命动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