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2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昕孺的长篇小说《千年之痒》讲述了知识分子乌去纱跨越少年、青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乌去纱的生存变迁实则对应了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青春成长史、现代都市中的情爱史,以及在欲望时代中的命运史。《千年之痒》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揭示了日常生活的本相和当代人的精神图景。  相似文献   
12.
The theme of this special section arose from the idea that inter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or the cross-fertilization of methods, philosophies, theories, and modes of practice across disciplines, can open out productive ways of addressing complex issues and wicked problems. Our call for papers reached out to public relations scholars and to researchers in other fields to submit articles at these generative intersections at different time. They were invited to reflect on traditional concerns, or current issues, or projected trends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elsewhere. As editors making a call to open boundaries, we invited participation along a spectrum of possible intersections whether of content, methods, pedagogy or technology. Taking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at spectrum, the articles in the section examine the nature, eng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tersections. In writing this introduction, the editors took an overview of the articles in the light of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How and where does interdisciplinarity occur in public relations?”; “Are there indications of how public relations intersects with other fields to engage existing and potential future challenges?”; and “What principles might serve to evaluate answers to questions one and two?” In addition, we explore how each of the selected intersections in the articles might add value to public relations as a discipline and a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郑丽萍 《兰州学刊》2009,(10):198-202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由哀悼文学转向传记文学,更多地记载墓主个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家庭的择偶行为,进一步了解长辈为子女择偶的状况以及当时社会流行的择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广州穆斯林文人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民国时期广州穆斯林文人忧患于广大穆斯林宗教知识的匮乏、汉文化水平的低下等,创办学校和报刊,加强宣传。针对对伊斯兰教的侮教案和基督教的误解做出回应,呼唤民族觉醒,振兴伊斯兰文化,以期树立民族自信心。他们为广东地区伊斯兰文化的延续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们的作品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作者对当时回族知识分子予以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15.
女领导干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延迟退休的《通知》发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访谈后了解到,高校女性中一些人心理准备不足、评职早已放弃、升职空间不大、生活已做出安排。建议高校制定弹性的申请办法、出台配套的管理政策、赋予相应的岗位职责,以便更大地发挥高校女性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她们的关怀。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的内涵应考虑教育、职业以及精神特质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参考西方理论界关于知识分子界定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新时期知识分子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身份隶属多样,社会流动加快,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知识分子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他们是物质文明的推进者、民主法治的建设者、和谐文化的构建者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士人精神逐渐潜隐,且没有可替代的精神资源,由此出现了人才在价值追求上的精神困境,造成一些人才追逐"权"与"利"的现象。重新认识和继承士人精神,有助于在人生目标与人格尊严两方面实现我国人才的自我超越。对于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而言,外则应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内则应涵养现代士人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  相似文献   
19.
妇女解放是"五四 "时期民主知识分子备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婚恋自主已成为"五四"时代广大知识女性的自觉要求,"五四"时代女作家本身就是这样一些知识女性.文章从分析她们的作品入手,论述了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的不懈探寻.  相似文献   
20.
论知识分子与统战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古至今 ,中国知识分子与统战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有机地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知识分子在统一战线特别是在统战理论形成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探讨知识分子与统战文化 ,对于统战科学的发展、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的多极化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 ,都具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