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125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面向21世纪的微生物(发酵)生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食品短缺和能源枯竭等问题,既对21世纪微生物(发酵)生理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微生物(发酵)生理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21世纪微生物(发酵)生理学与许多学科会有更广泛的交叉与综合,并将在微生物分子生理学、空间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环境生理学和微生物生态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获得深入发展.微生物(发酵)工程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应主动接受其他学科的一些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尽可能体现宽口径、新颖性和实用性等要求;科研工作也要注意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尤其要善于在学科交叉处寻找科研内容的生长点和有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2.
沟通是人或事物之间分享共同信息的双向平等对流过程,那么,具体到比较文学意义上的文学与其他学科门类之间交往也应当如此.这不仅是它们最终共同所隶属的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它们各自谋求发展的自觉需要.然而,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从中独特价值的获致还得有赖于科学精神的有力支撑和基本策略的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63.
The social psychologist George Herbert Mead and the cognitive linguist Noam Chomsky both investigated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mind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hey approached the issues broadly, pursuing both philosophical and scientific lines of reasoning and evidence. Th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ad and Chomsky identifies fourteen questions that summarize their collective effort, and which animated much of the debate concerning language and mind in the 20th century. These questions continue to be relevant to 21st century inquiries. This paper identifies which questions have been resolved and which have not, and discusses each in the context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net result is a set of questions that inform interdisciplinary‐minded inquiries today into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mind.  相似文献   
64.
ABSTRACT

In this essay I argue that we can begin an interdisciplinary conversation by acknowledging the contribution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can make to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and visa versa) as well as critically assessing how each discipline can produ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other. Social movement scholarship, for instance, can contribute key definitions and specifications to core concepts such as activism to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mmunication scholarship can provide movement scholars a methodological toolkit that will help them better understand (and study) audiences, particularly how audiences understand movement messages. I conclude the essay by arguing that increased interdisciplinary engagement will grow the impact of both fields on public discourse and policy processes. An unwillingness to think a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however, threatens to transform us into the worst version of our academic selves – close minded intellectuals unwilling (or unable) to change with the times.  相似文献   
65.
基于跨学科研究模式,在国内外高校日益增多的背景,梳理了跨学科性教学与科研单位、跨学科研究组织、跨学科研究生院和跨学科创新平台四种主要运行模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对四种运行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了我国高校建立跨学科研究运行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6.
基于Rhoten的跨学科研究系统“变化的三角形”理论,以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系统实施”的探讨为起点,结合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成功案例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跨学科研究系统首先是一个获得大学中央管理系统支持和推动,与院系学术组织系统建立起良好矩阵式管理架构,并形成以学科范式整合和团队合作的知识生产方式、网络服务式管理为特征的内部运行机制的组织系统;同时,跨学科研究系统的实施还需不断催生发展动力,营造和培育由学科生态环境、制度环境与文化环境构成的内部环境以及不断提供资助和专业指导的外部环境。上述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大学实施跨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7.
当下文艺学跨学科问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学跨学科研究的出现,既有学科体制的内在原因,更有学科自身发展的学理原因,还有国外学术文化思潮对我国学术发展产生影响的国际原因。当下文艺学跨学科问题的讨论,不应仅局限于跨学科与学科独立这一单纯问题的理论探讨,而完全可以拓进到跨学科研究的中国语境、学理渊源以及跨学科研究的中西比较等问题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68.
哲学与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学科文化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古希腊为代表,哲学和学科关系较为平衡。第二阶段主要是现代时期,近代科学革命铸就了以专业化、学科化为特质的知识规范和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哲学从原创性、普遍性科学变成了辅助性的科学反思工具。近代学科文化价值并非是永恒有效的,因为它加重了学科冲突危机,而且不能有效解决全球性和复杂性的大问题。近代学科文化向跨学科文化演变有其历史必然性,跨学科运动是当代学科文化的主流发展趋势。跨学科研究不同于交叉学科研究,后者是在既定学科框架下的综合研究,前者则是以整体性和复杂性为前提的研究。为赶超世界科学水平,中国有必要将跨学科研究哲学及其方法列为国家科学和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9.
交叉科学:两大知识板块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科学是所有形成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学科的统称。交叉科学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一级子系统——科学部类,在两大知识板块的交汇、融合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可以认定的交叉学科门类,约有20个。为了推进交叉科学的发展,提出制度安排、组织保障、人才培育三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0.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是学校整体水平与实力的综合表征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学科建设 ,是摆在高校面前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学科交叉是高校新学科生长点产生的源泉 ,是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科交叉为高等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要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组织跨学科研究 ,通过跨学科研究来推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渗透 ,使得学科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