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6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5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1402篇
理论方法论   282篇
综合类   6893篇
社会学   213篇
统计学   1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712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703篇
  2003年   676篇
  2002年   551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91.
穆木天外国文学翻译对于认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具有重要价值。穆木天与鲁迅有关“翻译”问题的论争,是“五四”以来不同翻译观的碰撞,是左翼文学多元构成的不同翻译观之间的碰撞,这有助于穆木天20世纪30年代翻译家身份的确立,他的巴尔扎克翻译和阐释是左翼文学的重要成果。穆木天的巴尔扎克译著迅速消失在读者视野中,需要结合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传统重新认识,但也可见有着他自身素质的限制,相比之下他的诗歌翻译更具有根基性,但却更多地受到来自他自身主导意识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992.
两宋江西文学辉煌灿烂,其成因也错综复杂。科举制度促进了江西文化的大普及和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江西文学繁荣的坚实基础,促使宋朝政治中枢的赣人化,并对江西文学的繁荣产生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农村已经形成了以农地承包制为基础的农地产权制度,但由于现行《土地承包法》没能廓清农地承包权和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界限,导致两者的权能产生内在冲突并形成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困境。由于缺乏适格的集体土地所有者现实主体,在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约束下,走出这一困境的最优选择是弱化农地集体所有权,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并将之赋予农民,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全物权化。  相似文献   
994.
现阶段农地使用制度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制度创新方式的诱致性与强制性相结合,创新模式的多元化,创新手段的有效性,制度供需均衡性等。农地使用制度创新需要一些配套制度与宏观环境的保障,主要有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地租赁市场的完善,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破解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体制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95.
互文性批评旨在通过对若干有关联文本的考察,在更深邃、更博大的文化-哲学视野中审视文学问题.本文从重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小诗《飞虻》入手,在三层阐释层面上审视作为强者诗人的布莱克表现出的"影响的焦虑",以及他的"焦虑"对后代作家的再度影响,揭示跨文化、跨时空的语境中,以互识、互证为基础的人类思维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96.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学中也存在大量的叙事文体。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要讲究叙事的艺术性,让读者乐于接受。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新闻只能叙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文学却以虚构为主;文学中的叙述者可以与作者差别很大,形成不可靠叙述,新闻中的叙述者则追求叙述的可靠性;在新闻叙述中,时间的处理方式比文学少,这跟新闻的时效性有关;在叙述聚焦上,新闻虽然也用多种方式,但是以零聚焦为多。  相似文献   
997.
中国经济法学说评价及其应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1992年以来的六大经济法学说在定义模式、主体认识、作用领域和调整目标上基本取得共识。但是,这些学说由于具有过于浓重的国家干预主义色彩和对其他法律的封闭性态度,与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有不符之处。它发展的应然趋势是以经济宪法与经济行政法为中心、重视经济法与民商法等其他法律的合作关系、强化对经济法实务和经济法部门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徐坤"都市即景"系列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的"都市即景"系列作品,对都市职业女性的女性意识特点进行了揭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家庭定位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职业女性处于性别角色分裂的精神困境.她们虽然具有了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和经济上的独立,但她们中很多人内心仍然残留着浓厚的传统性别意识,尚不具备明确和充分的女性自我意识,受制于无法颠覆的男权文化困境.职业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在徐坤的笔下,呈现出滞涩而苍凉的轨迹.徐坤对都市职业女性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探讨,对都市文学建设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当网络成为现时代的主要媒介时,它所呈现的"双向的去中心的交流"和理性自律个体的瓦解及其带来的霸权意识形态的瓦解,将对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会在文学的各个层面,包括审美取向、创作方式、阅读方式、文本构成、流传方式等,带来深远的变革.同时,它也会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一些现实的危机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当前都市文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形式内容的多元化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都市人整体审美意识的加强从中也可见一斑.平民化、喜剧化和青春化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的三大特点,同时拒绝超越、逃避责任以及耽于自我也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繁荣背后的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