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9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管理学   2871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97篇
丛书文集   998篇
理论方法论   586篇
综合类   6340篇
社会学   602篇
统计学   68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305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605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697篇
  2006年   767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536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前,以手机终端为依托的微信传播技术不仅给社会传播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而且给社会风险信息的传播获取以及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与判断,甚至政府的风险决策与治理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选取了比较典型的案例——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作为探讨对象,结合相应的统计资料,深入分析了在此案例中微信传播呈现出的显著特征,即传播内容庞杂未见明显的“沉默螺旋”的显现,传播态度多元化但偏于激动,传播迅速集中但议题缺乏持续的关注.研究认为,正由于这样的传播特征加之疫苗风险本身的特征与个体的偏颇性解读,使公众对“问题”疫苗事件产生了强烈的风险感知,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疫苗的污名化结果.因此建议微信时代一定要警惕媒介化的风险,风险沟通要在同理心的基础上进行,要引导公众对风险议题进行持续理性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22.
针对产需不确定下单一供应商、制造商和风险规避的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建立了分散和集中情况下的最优决策模型。通过设计风险共担和GL组合契约实现了三级供应链的协调。讨论了风险规避零售商的最优订购决策,分析了风险规避对供应链期望效益的影响。比较了风险规避和风险中性两种情况下零售商的最优决策。探讨了组合契约的协调问题及契约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随着产需不确定的增加而减少,风险规避下零售商的期望利润低于风险中性时的期望利润,零售商的期望利润随着风险规避程度的加大而减少,零售商最优订购量随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而变化。最后数值算例验证了模型和契约协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研究表明,德行领导作为家长式领导的核心维度,对员工行为有重要影响,但现有研究忽视了员工工作状态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员工工作繁荣为中介,探讨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从社会认同的情感视角出发,考察了情感承诺在上述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德行领导对员工工作繁荣与创新行为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繁荣对其创新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繁荣在德行领导与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感承诺调节了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情感承诺越高,德行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24.
To study the homogeneity and influences on scientists'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risks, we have examin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risk perceptions, particularly regarding nuclear wastes, and policy preferences among 1011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p 0.05)in the patterns of beliefs among scientists from different fields of research. In contrast to physicists, chemists, and engineers, life scientists tend to: (a)perceive the greatest risks from nuclear energy and nuclear waste management; (b)perceive higher levels of overall environmental risk; (c)strongly oppose imposing risks on unconsenting individuals; and (d)prefer stronger requi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some issues related to priorities among public problems and calls for government ac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mong life scientists or physical scientists. We also found that–independently of field of research–perceptions of risk and its correlate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type of institution in which the scientist is employed. Scientists in universities 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tend to see the risks of nuclear energy and wastes as greater than scientists who work as business consultants, for federal organizations, or for private research laboratori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so are found in priority given to environmental risks, the perceived proximity of environmental disaster, willingness to impose risks on an unconsenting popul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accepting risks and sacrifices.  相似文献   
25.
The construct, family resilience, has been defined and applied very differently by those who are primarily clinical practitioners and those who are primarily researchers in the family field. In thisarticle, the family resilience perspective is integrated with conceptual definitions from family stress theory using the Family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Response (FAAR) Model in an effort to clarify distinctions between family resiliency as capacity and family resilience as a process. The family resilience proces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a) the meaning of significant risk exposure (vs. the normal challenges of family life) and (b)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conceptual and operational distinctions between family system outcomes and family protective process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family resilienc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6.
从国际国内和大学生的自身情况看,必须进行"两个环节,一个主体"的教育。两个环节,是指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是一种内在因素,是人的精神动力;道德素质是伦理价值的外在表现,是人的行为规范坐标;一个主体,是指对大学生坚定不移地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灵魂和方向。  相似文献   
27.
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认为,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应该从师德建设的领导机制、培训机制、组织机制、调控机制、评价监督机制入手,这些机制对师德建设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高校德育低效除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高校德育自身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智德分离;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和需要脱节;育德者的人格不适应德育的要求等德育自身的缺陷是德育低效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9.
目前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由于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上的思想道德观念多元化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的立场和观念产生了冲击。笔者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基础上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以期更好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0.
论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提出了以“民主共同体”为理想的政治哲学思想。“民主共同体”体现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符合人的本性。它是一种“实现每一个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状态。这是我们理解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