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418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随着当代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 ,摩尔根在19世纪末期提出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和国家等理论无不呈现出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它们体现在 :1、氏族并非产生于“血缘家庭” ;2、部落并非是个严格的血缘组织 ;3、部落联盟并没有普遍意义 ;4、希腊并非早期国家的典型。澄清摩尔根理论的错误影响 ,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理论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是我们急需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62.
宗族具有血缘性和宗法性两个基本属性,这是宗族作为一个联结国家和社会个体成员的中间组织的两个权力来源。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宗族的两个权力来源逐渐式微,宗族已开始向一种新型的社团组织嬗变。  相似文献   
63.
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农村现代化的进行,在当今中国的乡土社会,宗族已出现变体,现在的宗族与传统社会中的宗族在规模及影响上都有了很大的差别.其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理性地分析其复兴的原因,全面了解它在农村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宗族资源来进行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64.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1年发表的小说<一个协会>,以一群中、上层阶级妇女对传统性别观念进行反思作为主要情节,探讨了一个极为深刻的主题--女性对男性神话的批评和质疑.作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对统治人类几千年的男性中心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历史进行了激烈批判,突出体现了一种20世纪60年代末才开始在西方广为流传的新女性主义思想,使这篇小说成为新女性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通过考察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沙田宗族聚落--番禺沙湾古镇宗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沙湾镇区内延续下来并保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存.基于其在整个珠三角的典型性和保存的相对完整性,提出了整体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由于题材的特殊要求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处于配角的位置。罗贯中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 ,使用男权话语去描写女性形象 ,赋予笔下女性形象以工具的作用。小说中的美女、烈女、良母等形象系列 ,成为最能体现作家创作意愿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67.
文章指出战国时期 ,礼学研究的两大主题集中在强化宗法伦理和为统一帝国选择治国思路及确定典章制度上 ,它的整理和规划 ,为后世礼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以汉语称谓语为研究对象,分析汉语称谓语与中国古代宗法思想的渊源关系,以及宗法思想中的尊卑有序、家族中心、贵和尚中、家国同构等特点在汉语称谓语中的表现。同时,分析了汉语称谓语对宗法思想的反作用。最后结论为,当语言文字带有极强的宗法制度色彩时,无疑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人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69.
魁隗氏、连山氏皆指人身牛首最初的炎帝神农氏,而大庭氏则非.魁隗亦即伊耆,所在的大方向即荆楚之地.炎帝神农氏最初所居是一个名叫连山的云遮雾绕的大山区.地因其自然特点而得名,族以其地而得氏,因此而称炎帝神农氏为连山氏.连山就在今湘粤桂交界的九嶷山区,九嶷南麓至今还有连州市、连山、连南等县、市名,九嶷腹地古亦为荆楚之地.  相似文献   
70.
南朝出现了文学集团空前活跃的现象,这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环境、社会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南朝文人对文学的崇尚是时代价值观的体现,而后者也推动了文学集团的发展并影响了文学集团内部的文人关系,从而使南朝文人的社会生活表现出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