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81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始于2017年的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与发轫于2019年的中国新文科建设,二者名称和兴起时间相近,在内涵和实施过程上则是迥异。对希拉姆学院新文科项目的缘起、内涵、特色以及形成的希拉姆模式进行梳理分析,以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为案例,对比论证其与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理论、路径及其形成的中国模式。研究认为,希拉姆模式有其“小”而灵活的特征,能够为高校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促进专业融合,积极利用科技设备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提供参考; 中国新文科建设整体上体现出大国的大格局,表现为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主动迎变的理论智慧担当,群策群力的人才培养实践响应,在坚守本土和开放包容、守正创新与积极求变中,彰显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优越性,具有影响范围广、理论研究深、发展后劲足、改革成果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752.
随着儿童哲学在幼儿园的深入推广,其与幼儿园中常用教学策略的结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儿童哲学传统中单纯强调“对话”的“探究团体”面临着难以持续吸引幼儿参与、忽视幼儿的情感及忽视幼儿除口头语言之外的多种表征等问题。因此,为解决儿童哲学在幼儿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笔者结合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常用到的戏剧教学策略,将教育戏剧引入儿童哲学中,通过论述教育戏剧与儿童哲学在理论基础、教学法属性(目标、内容、教师与幼儿的角色)方面的天然联结,及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五方面意义:扩展幼儿表现自我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儿童哲学活动的规则、为参与者营造安全的氛围、更好地处理讨论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进而提出教育戏剧融入儿童哲学的两条路径:“肢体与声音的表达”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及“戏剧策略”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教育戏剧在儿童哲学中应用的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753.
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意指以"他者"视角看世界,具有虚拟和简化世界的特性。其教育发生的逻辑是以"他者"身份"入戏"、通过"神入"他者世界获取他者眼光、进而通过反观达成认识世界、他者和自我的教育目的。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转客位学习为主客互动、从文本学习增情境体悟、变孤独探索为共生共长、由客观评价到"他眼"反思,但也面临情感泛滥、角色混乱和相对主义的重大挑战。教育戏剧应将"教育性"作为首要特性,引入戏剧生成的"第三个我"来超越我在"他"和"我"之间的游离困境,并帮助学生在把控是非曲直的基础上,将戏中之理与生活之道融合起来,通过"他者"眼光实现个体的成长和丰满。  相似文献   
754.
丁西林剧作的语言被认为在中国现代戏剧中独树一帜,他不仅通过文体的杂糅而写出一种书面化的白话文,同时利用丰富的修辞来构建语言的文学性与多义性。但是鲜有论者结合白话文运动、早期新剧的发展等历史背景,并具体到词汇、句法与修辞的层面来分析其语言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运用文本细读与实证研究的方法,透过跨文化的视野,从文体和修辞两方面来探讨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的语言特征,说明剧中的隐喻表明该剧的确是作家的一篇戏剧语言先锋之作。  相似文献   
755.
偶像剧是专门为青少年受众设计的文化产品,其内容紧扣着青春、爱情、美貌、成长等话题展开。深入分析这些元素,可以得知,在偶像剧所建立的想象性空间里,意义和快感的流通是并行不悖的。偶像剧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受众,并非只是缘于感官快乐的生产,更是由于它对青少年所面临的现实和心理问题进行了关注和讨论,并提出了想象性的解决办法,因此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鸣和认同。  相似文献   
75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based drama therapy and family counselling in reducing symptom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 in women aged 18–34. The researchers use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andomly assigned the participants (n = 303) to the control, drama therapy, and family counselling groups. The key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at baseline, women not only showed more symptoms of PPD than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but men also reached the PPD threshold of 12/13. Seco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men and men regarding their PPD scores achiev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04). However, during the post-intervention assessment, men who received drama therapy intervention reported a significant drop in their PPD below the threshold of 12/13. Only women whose spouses received family counselling on spousal support reported a significant drop in their PPD. However, those whose partners did not receive family counselling on spousal support still reported PPD scores within the threshold. In both instances,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still had high PPD scores. Finally, during the 6-month follow-up assessment, even 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symptoms of PPD as their scores dropped below the threshold. On the contrary,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still had high PPD, indicating that PPD lasted more in women than in men. Also, women whose husbands received family counselling on spousal support reported PPD scores below the threshold. However, women whose husbands did not receive spousal counselling still had PPD scores at the threshold, even though their scores marginally dropped.  相似文献   
757.
新时期戏剧的题材思想是多元多层的,其基本的线索和演绎过程是由浅入深,从表及里,由道德、历史的层面逐渐走向人文理性向审美的层面推进,重视人之为人与人的心灵表现。这尤其体现在话剧和戏曲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