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82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594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对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对交易费用的细分构建外部性和运输网络下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1990-2008年中国部分城市数据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在运输网络影响下,中心城市依靠要素集聚获得增长,非中心城市快速接近中心城市。运输网络的改善,将加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同时,在保留部分新增要素的情况下,增加节点集聚系数、降低非中心城市问的运输成本,利于非中心城市对外部性的应用,加速其经济增长,促进与中心城市的协同增长。因此,在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时,不仅要重视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更要重视非中心城市间的相互联结。  相似文献   
3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使得区域铁路运输具有差异性。利用1978-2005年的铁路运输数据,采用重心模型、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中国铁路运输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客运量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向西移动了2经度,向南移动了2.6纬度;铁路客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步减小。2.客运周转量重心呈直线形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3经度,向南移动了2.9纬度;铁路客运周转量区域差异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其中波动较大,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3.货运量重心波动较大;货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渐增大,而且区域差异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4.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略呈指数型;货运周转量区域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00年以前区域差异在减小,2000年以后区域差异在增大。  相似文献   
33.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新吉坪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地质作用剧烈,碳酸岩分布广泛,不良地质特别发育。针对斜井进正洞施工,提出了纵向爬坡导坑法。并以2#斜井为例,介绍了纵向爬坡导坑法施工工艺和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的控制要点,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量测方法,为新吉坪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针对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面临的压力问题,系统分析了铁路运输的特点,提出开展多式联运是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建议建立以铁路为骨干的物流网络,在大流通的理念下,积极应对物流发展和货运竞争的新形势,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研究结论对提高铁路货运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探讨了高速铁路调度所内调度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采用控制论中系统方块图进行描述,计算出高铁调度系统的信息传递函数,然后求得调度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根,通过分析特征根是否均有负实部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描述调度系统控制精确度的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为今后高速铁路调度系统的稳定性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与水路运输系统相关管理体系的介绍与分析,从管理体系标准内容、体系审核特点、审核员管理、体系实施效果、体系发展趋势等方面总结这些管理体系的特点,并提出加强和改善水路运输系统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乡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剖析乡村公路建设对新农村建设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交通规划及其评价的相关理论应用于二者的关系研究,并以此为主线介绍了关系研究方法,建立了测算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分析理论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分析认为,乡村公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高度交叉相关,可以在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均做出贡献,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8.
辽宁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部分工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分工合理性研究对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平均里程系数为指标,运用实证分析法,得出目前辽宁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部分工比较合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互补性较强但竞争性不明显的结论,并指出应根据辽宁省经济发展需要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内部推行非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融资租赁双方的角度分析了铁路融资租赁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认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主要风险.技术风险、贸易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是次要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承租方最关键的风险控制点,市场风险是出租方最关键的风险控制点。  相似文献   
40.
春运“民工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作为春运主体,民工流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对人们行为选择影响的表现。民工流的迁移变化既是经济状况的反应。又深刻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年一度的春运带来多种社会问题。春运问题的核心并非“人多”。而是“集中”。因此对春运难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运力的增加,而要通过深刻挖掘分析春运民工流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