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552篇
社会学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社会修辞学是当代西方修辞学的主流理论形态,该理论研究的基本命题是修辞参与社会构建,人们通过话语修辞活动传递信息、参与社会事务并进行社会实践与合作。巴赫金对话主义理论中有关话语的对话性、语境论以及话语意识形态的哲学思想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修辞学思想,在本体论以及认识论上给西方传统修辞学带来了理论给养,推动了当代西方社会修辞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基于此,从话语构建与阐释维度探讨了巴赫金对话理论所蕴含的社会修辞观,进而明晰社会修辞学的理论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22.
佘意明所著《株洲文明史略》一书,为株洲地域文化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发现了新史料,提出了新观点,填补了株洲地方史研究的一个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在语言表达方面,则非常讲究修辞艺术,行文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3.
与一般的模糊语言用法相比,数字的模糊用法颇为微妙,更为复杂,需要从文化范畴,从语用角度来分析,理解,解释。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由于历史沿袭,某些数字被赋予了特定的、或是吉祥的、或是禁忌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者宗教信仰;二、数字含义由具体意义演变为泛指意义,已经失去精确地数量含义;三、文学作品中倏格用以达到修辞效果。分析了数字模糊用法的文化因素,追溯其沿袭过程,并分析其具体用法和效果,以达到正确地理解和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4.
学报编辑修改学报投稿的过程,就是在对投稿进行一种语言修辞,是为了对投稿中语句的言辞加以选择和锤炼,使语句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晰、完美。编辑在修改投稿的时候,应该考虑学报稿件是学术论著的特征,根据稿件具体的内容、语境,从标题、摘要、段落主题以及句子等方面进行语言修辞,从而使学报能更好地实现交际、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古代修辞理论与辞格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证实了三点:其一,辞格的发展、演变本质上依赖于语言、文体本身提供的可能性,辞格理论的影响只是在发展方向上的诱导,并且这种诱导并不是总能成功;其二,这种诱导以理论被辞格使用者认同为前提,而特定文化背景或文学思潮可增强这种认同感,从而强化诱导;其三,当辞格使用者面对关于这一辞格的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理论主张时,他们会作出折中或取舍;而理论创造者面对辞格的发展变化,也有可能作出新的概括或补充。  相似文献   
26.
对"修辞"之"辞"的本义,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证之以《周易》原文,《说文解字段注》及其它典籍,《说文》中之"辞"应为"说也";《易·乾·文言》中"修辞"之"辞"应是"文辞"、"言说"之义.  相似文献   
27.
以修辞学为经写作研究为纬,不同历史时期修辞学和写作研究的发展脉络揭示出,作为写作研究之源泉,修辞学理论体系对于写作研究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8.
国外修辞学研究散点透视--狭义修辞学和广义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修辞学把狭义修辞学注重研究的修辞技巧延伸到了文本层面和认知层面 ,而狭义修辞学在理论上为广义修辞学提供了思想资源 ,并在实践上印证了广义修辞学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 ,当狭义修辞学拒绝修辞研究认知问题时 ,已经不自觉地陷入了广义修辞学强调的“语言建构我们的现实”的陷阱  相似文献   
29.
经典诠释与修辞:一个西方诠释学争论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目的,在于从近年来哲学诠释学内部关于"诠释与修辞同出一源"的说法出发,先要检讨这一实际主张的历史渊源及理论立场依据,提出时曾遭受到的诸多批评和反对之声,从中真正了解此一旧说新议的现代意涵,然后再就其可言之成理的接受范围与程度内,转回探讨中国哲学语言观与经典诠释之间的相关问题。质言之,笔者会认为当前西方哲学诠释学中倡议的修辞学与诠释学同源同体、合则两利的说法,确实可以替回顾中国经典诠释的传统时提供若干启发,也能够为当前诠释注疏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0.
排比是《史记》中广泛而成功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技巧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它无疑对司马公"雄深雅健"文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史记》散文艺术、修辞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探究司马公激情文字的底蕴提供了许多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