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161篇
综合类   784篇
社会学   253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中 ,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现象和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社区建设”概念的界定、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居民参与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地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则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2.
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的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 ,其中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外语教师们的重视。笔者以 2 88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 ,从焦虑、自信和动机三个方面来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情感障碍特征及其表现 ,以便为探索能降低学生情感障碍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
仲裁是解决国内外经济贸易争端的有效方式。我国现行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仲裁立法相比较过于严格 ,不利于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建议立法和司法对仲裁协议应从宽解释 ;严格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相似文献   
24.
中国现代散文审美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整合 ,确立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即源自人本主义的“自我表现”、文本哲学的“自我”本真以及作家“自我”人格之美。在中国现代散文中 ,自我表现的伟大地位、自我本真的文本哲学、人格审美的价值取向 ,永远为人们提供着无限宽广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5.
This article looks at STTEP, an outreach project currently housed at the University of Pretoria, which concentrates o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orchestral instruments, plus background areas such as music theory, to disadvantaged children and youth from a variety of townships around Pretoria, South Africa. STTEP’s direction can well be described as ‘right’ – pupils are already surrounded by all kinds of global phenomena, and their formal music studies i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are not making them forget their roots. In fact, the contrary has been found to be the case and some interesting cultural fusions are already seen – always a sign of a living culture.  相似文献   
26.
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诗歌潮流,它是一代人生命体验的艺术折光,凸现了自我意识,带来了诗歌审美的嬗变和精神重建的要求。朦胧诗的诗人们呼喊人道主义和要求人的尊严、价值等的启蒙主题,以及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的探索精神,无疑是一座崛起的丰碑,已经深深烙在人们心里。然而,朦胧诗由于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精神危机,在更为激进的新生代诗人的一片打倒声中,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27.
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肯定性“自我”书写与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否定性“自我”书写共同为美国独立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的个人主义更深入地植根于前者的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中,但由于对“自我”内在神性和超验原则的强调,其主体思想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与修正。当代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安乐哲吸收中西传统的有关思想,提出以儒家角色伦理学作为走出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有效途径。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学思想有趋同倾向,前者呈现从抽象道德主体到具象道德主体、从自我内在性到自然外在性及群体外在性的转变趋势,这一转向与儒家角色伦理学对具象外在性人际关系的关注有共通之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8.
Evolution strategies (ESs) are a special class of probabilistic, direct, global optimization methods. They are similar to genetic algorithms but work in continuous spaces and have the additional capability of self-adapting their major strategy paramete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ESs, namely their self-adaptation, as well as their robustness and potential for parallelization which they share with other evolutionary algorithms.Besides the early (1 + 1)-ES and its underlying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modern ( + )-ES and (, )-ES are presented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self-adaptation of strategy parameters, a mechanism which enables the algorithm to evolve not only the object variables 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normally distributed mutations. The self-adaptation property of the algorithm is also illustrated by an experimental example.The robustness of ESs is demonstrated for noisy fitness evaluations and by its application to discrete optimization problems, namely the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TSP).Finally,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mmarizing existing work and general possibilities regarding the parallelization of evolution strategies and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水中花园”和“化学振荡”等实验事实,论述了化学反应中的自然分形和自组织过程等非线性现象.  相似文献   
30.
流亡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同样是一种文学类型。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特定的时代精神和作家的写作心态。尤其是在20世纪上半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变革的美国,知识分子流亡在其文学史上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流亡作家菲茨杰拉德,必然与这个时代的流亡文学浪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笔下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无论是精神上的自我放逐还是抒发对未来的迷惘状态,无不具有20世纪流亡主题的共性。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漂亮冤家》《夜色温柔》三部长篇小说描述了作为一个流亡作家在其创作道路上的得与失、寻找与回归,由青年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