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42篇
  免费   1234篇
  国内免费   243篇
管理学   1071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40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647篇
丛书文集   2816篇
理论方法论   3443篇
综合类   15720篇
社会学   4668篇
统计学   13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641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843篇
  2016年   859篇
  2015年   857篇
  2014年   1557篇
  2013年   2927篇
  2012年   1799篇
  2011年   1842篇
  2010年   1437篇
  2009年   1520篇
  2008年   1568篇
  2007年   1919篇
  2006年   1821篇
  2005年   1519篇
  2004年   1265篇
  2003年   1266篇
  2002年   944篇
  2001年   819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991.
社会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工作界的百年历史难题与学科基本问题,该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工作的目标进行解答.具体而言,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在于服务对象的能力建设和社会关系建构.能力建设是指通过充分挖掘受助者的潜力与能动性,使其获得独立面对生活困境的各项能力,实现受助者“自助”;关系建构则是通过扮演“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帮助受助者建构足够的关系资源来助其渡过生活难关,实现受助者“他助”.能力建设与关系建构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受助者的能力是其社会关系运作的基础,而社会关系则是能力得以发挥的手段.只有兼顾二者,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总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二者均呈现出自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规律;大部分省、市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耦合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向基本协调过渡的发展过程,二者的协调程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经济增长指数与耦合度表现出了一致的波动性,经济子系统对整个系统具有牵引作用.当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对农村地区的必要性供给,推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是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3.
深刻把握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协同推进“两个革命”的前提与基础。从理论逻辑层面看,“两个改造”相统一的辩证原理构成了“两个革命”辩证统一的深层哲学底蕴;从实践进程层面看,统筹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从现实层面来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在党的建设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进一步协同推进“两个革命”需要把握基本的经验原则。   相似文献   
994.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成为国际学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基于不同学科视角对环境风险感知进行研究,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存在较大争议。以1982—2019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环境风险感知的415篇WOS期刊相关论文为样本,运用SATI软件构建知识单元共现矩阵,将矩阵导入 Ucinet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生成环境风险感知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采用SPSS软件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呈现环境风险感知的9个研究流派和4个维度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割裂为实存论和建构论。多学科路径下环境风险感知研究在“概念阐释”“内容统一”“理论整合”呈现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特征,但是由于实存论和建构论的互异性和隔膜,导致环境风险感知研究难以实质融合,由此可为我国的环境风险感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995.
GIS技术在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为21世纪历史地理学沉淀积累和蓄势待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路径。随着GIS技术的普遍运用,尤其是在历史自然地理领域的使用,遂成为该研究方向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GIS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情况则略显滞后,其实质在于受人类因素影响下历史文献数据化的标准问题。此外,GIS技术自身定位不再局限于一种研究手段,而是呈现出向新方法和理论高度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和2015年两期调查数据,构建收入—资产指数识别了中国农户的生计策略及其跨期动态转型,并从生计阶梯的视角阐释了生计转型对贫困治理的意义。研究发现:(1)农户兼业化和生计多样化程度在不断提高;(2)低收益生计策略退出率和高收益生计策略进入率比较低,生计转型主要发生在中等收益的生计策略中,最终整个生计阶梯演化为“葫芦型”,是对“金字塔”型生计阶梯的一种改善;(3)农户家庭当期的生计策略选择对上一期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依赖性。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积累显著促进了农户生计策略的向高收益流动,而物质资本中的农用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沉没成本,其捆绑效应阻碍了农户的生计多样化。因此,现阶段扶贫政策应该对农户生计资本提供保障,防止各类外生冲击(包括政策、自然)对农户资产的侵蚀,降低农户生计策略向低收益流动或者单一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治理的嵌入性特征,将嵌入性理论视角与存量规划新常态下老旧社区的治理创新诉求相关联,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研究阐述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嵌入式治理的生成背景、行动策略与创新路径。现阶段,多元治理主体在助力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治理与改造过程中,为满足老旧社区基础性改造需求、超越传统治理的行政化倾向、实现内源性发展目标,业已形成资源型嵌入、功能型嵌入和融合型嵌入三种行动策略,但受复杂的治理情境和滞后的治理后管理机制的影响易面临适应性挑战。应通过激发社区居民主体能动性、推进社会资本再组织化、完善治理后管理机制等具体路径,推进城乡结合部老旧社区嵌入式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不同于既有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中的宏观制度主义视角,也区别于单一组织微观实践路径的研究取向,文章基于粤南沙镇的实地调研经验,总结提炼出“半正式组织”这一新型实践类型,有助于弥合既有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鸿沟。“半正式组织”是对现代组织“正式与非正式”二元对立框架的尝试性超越,在组织结构、成员关系、资源链接方式等方面均呈现新特征,其形成机制可概括为党建引领、组织挂靠与领袖吸纳。“半正式组织”的实践功效表现为助推农民工在流入地提升经济机会,增强政治参与,链接公共服务,扩展群体社会交往,因而成为现阶段有限制度供给和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不均衡情境下,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99.
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中的706个合作社样本,采用OLS和Tobit方法分析了合作社经营绩效对其精准扶贫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合作社经营绩效与精准扶贫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在对模型进行改进和选择代理变量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合作社经营绩效与获取政府补贴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同样存在“U”型关系,后者正是合作社参与精准扶贫的动机所在。鉴于此,政府应加强对精准扶贫参与主体的核查,同时须支持合作社发展,以壮大其帮扶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自2007年起,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分析,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然而绝大多数学者将目光集中在主要人物上,忽略了另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小人物——威尔逊。威尔逊这一人物形象具有诸多意义,仅从生态角度来说,他便折射出了“爵士时代”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通过利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工具,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威尔逊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透过对于威尔逊的解读,得到对“爵士时代”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关系的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