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0世纪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发生了三次重要的相遇,在这三次相遇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或文化批评呈现出了三种理论形态: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的与后现代主义的,它们从各自的方面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本有的社会批判品质,使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成为今日西方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维。  相似文献   
22.
掌握运用任何一门具体的表现手法来进行水彩画创作 ,必须以创作主体的个性心理全部特点为前提。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符合自己心理并很好地把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进行创作 ,这样 ,水彩界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得到更好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23.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re are two distinct logics that underlie existing studies on European identification. These are grounded in models of collective identity formation that stress either messages inscribed in discursive processes or practices situated in socio-spatial relations – respectively, the “culturalist” and the “structuralist” models. The first of these models considers identification as a direct outcome of the exposure to content-specific symbols, narratives, and messages; the second, as an emerging property of socio-spatial interactions that are content-free of identity references. The first is logocentric, while the second is democentric and topocentric. This article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the second and less-developed research tradition which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cross-national practices. The limits and potential of this model are discussed, setting an agenda for empirical research aiming to better elucidate the causal dynamics of European identity formation and adjudicate between these competing explanations.  相似文献   
24.
结构主义的引进及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因具有能对语言的各个层面作全面描述的特点,逐步与汉语研究有机结合,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至今还是研究汉语语法必须掌握的方法论基础之一,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对中国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引进的过程也有不少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法国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来源和研究特点的进行了探索,对结构主义所开创的跨学科方法论进行了解读,并对其发展前景的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重要理论内容是风丰富,始终围绕着发展社会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两个核心。现在正在开展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在话语结构上体现出系统思维、开放性特征,是多维的、立体的结构。它把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完全融在了一起,在理论高度和科学表述上,都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27.
路杨 《云梦学刊》2014,(6):21-25
捷克汉学家普实克之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开创性与典范性的意义。重读普实克,可见其以结构主义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史观救弊的努力,但某种悖论性面貌也由此生成。在"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结构之上,普实克显示出一种以现实主义理论为依托的整体性视野,并力图实现文学内外的打通与勾连,表现出其理论的丰富性与张力。  相似文献   
28.
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认为,尽管文本的意义来源于互文关系,但文学批评能够追寻、描述并确定文本的意义.该文本观为翻译研究增添了新的阐释视角.本研究通过审视结构主义文本观的建构性特征,来揭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的契合;最后,以<唐律>的翻译实例来印证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对中国古典法律文本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人们之所以把阿尔都塞称为结构主义者,主要是出于其处于法国"结构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下对结构主义认识方法的影响.然而,事实上,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有三个渊源,他不仅继承了结构主义特别是拉康的结构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还吸收了巴歇拉尔历史认识论和斯宾诺莎唯理论的某些思想观点.因此,与其说阿尔都塞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唯科学主义者"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0.
结构主义方法也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它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包括人类潜意识的精神世界)具有矛盾结构的分析,值得我国地域文化研究者批判借鉴.因为,地域文化首先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形态而存在.也因此,在地域文化研究中,使用"解构"的方法,也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