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哈佛学派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市场秩序。与之相反,效率主义认为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结构,主张放松反托拉斯法实施和政府规制政策。围绕这两种观点,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的理论界最新争论,主要围绕结构优先,还是行为优先问题,越来越把研究的视角深入到经济的"细枝末节",从企业决策、个体行为等角度探究现实中的问题。在政策取向上,强调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2.
凯文·哈特的创作思想和后结构主义的批评理论是一致的。在他的诗篇中 ,熟知的日常生活体验被优雅的语言、妙曼的意象奇特地表达出来 ,浓郁的哲学思考和理性思辨到处可见 ,他力图表现的是矛盾、悖论 ,他孜孜不倦地寻求的是转折、突变等  相似文献   
43.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交际教学法等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课题式研究性学习体系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建构,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创新、合作、研究、文字和口头表达等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前景,同时还能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相似文献   
44.
阿尔都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科学主义的解释,并提出“认识论断裂”的学说来说明马克思早期思想和成熟期思想的差别,认为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向科学的转换。他以“认识论断裂”为立论基础,以此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学说割裂了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之间的承接性,但其理论努力和探讨也提供给我们一种与众不同的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解释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5.
学界近年来对《理论之后》之“后”的探讨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语境问题.“理论之后”并非对经验研究的强调和对理论思辨的纠偏,而是在深层结构上呼唤政治.理论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学科,并不是要遗弃文学,而是试图找到一个外在于文学的、能够摆脱意识形态的着眼点来审视文学,并试图成为阿尔都塞所设想的、与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科学.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中似是而非的态度是摆脱知识(理论)和信仰(意识形态)二者间悖论状态的一种尝试:文学理论需要站在意识形态外面来反观文学这种意识形态.假如把意识形态比作地球,把“科学”比作杠杆,把伊格尔顿比作阿基米德,他要撬动地球的“阿基米德支点”依然来自于地球,这是一个悖论.伊格尔顿的尝试实为一种文本生产,中国学人要从此讨论中吸取教训,在我国的特殊语境中关注文学自身的审美和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46.
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中聚焦于小说叙事的多种技巧与手法,创作出了一曲南方贵族世家没落的多声部挽歌。由于该小说中交织着复杂的叙事策略、话语表述与文本结构等多维系统,因而最终呈现出很高的文学性。经过细心梳理与多角度的透视,可以发现: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够绘制出该小说不同层面的文本结构,而且还可以分析其中人物的叙事话语及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47.
现代语言学始于20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到了二三十年代,欧洲的布拉格学派出现了,并被公认为是继索绪尔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而俄国则是马尔的错误语言学理论的一统天下,这种情况在该国一直持续到四十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弗斯四五十年代所提出的语言学理论在英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是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生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理论。美国结构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在早期博厄斯和萨丕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语言理论,之后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年是著名的布龙菲尔德时代。五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冲击了当时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但转换生成语法遇到了六十年代晚期发展起来的格语法和六十年代晚期、七十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生成语义学等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48.
本文关注结构主义理论从语言学到文学批评的转化过程,探究转化过程中理论本身的移植、扩展与改造;探讨理论的文学化现象.  相似文献   
49.
结构主义是旨在寻求不同学科的综合而成为一种新的信念体系的方法论。结构主义的哲学背景可以追溯至维柯和康德。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催生了20世纪西方世界结构主义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彻底否定了陈旧的经验主义语义观,为现代文体学和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模式。从巴利的结构主义文体学到雅各布森的诗学,从里法泰尔理解过程的"意向性"到卡勒的"文学能力"说,结构主义文论展现出超越其早期的局限性逐渐步入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50.
从古希腊关于语言起源的“名实之争”,到17、18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关于“语言天赋论”的不同观点,再到当代美国结构主义和生成语言学派之间的对立,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始终贯穿于西方语言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如果以理性主义的视角梳理西方语言学的发展脉络,探讨理性主义在语言学史发展中的地位就会发现,理性主义使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而又成为一门领先的学科,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