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72篇
丛书文集   315篇
理论方法论   207篇
综合类   1616篇
社会学   220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1.
道德义务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它包括他律性的道德义务和自律性的道德义务两个层次。前者属较低的层次,它要求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履行一些基本的道德义务;后者属较高的层次,它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努力向尊崇义务心的目标迈进。无论是哪一层次的道德义务在现实社会中都很重要。因此,我们应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制度保障两方面培养道德义务心,这是保证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朱彝尊“醇雅说”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浙西派创始人朱彝尊以其独特的"醇雅说"而在清代众多文学流派中独树一帜,其崇雅正、斥淫哇、抑豪放、偏清空的创作理念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结合朱氏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创作的大量的诗词作品,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朱氏作品的旨趣与风格,以期最终描绘出"醇雅说"的内涵及其在指导诗词创作中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剪纸的产生、发展及其造型观念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形式、功能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语言及其对作者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制度与制度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本质上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符合某种秩序的要求。制度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交往过程内在秩序性要求的服从。制度和制度权威建设,必须使制度符合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社会关系和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建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环境法治系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法制的基础理论和实践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环境法制创新的目标领域涉及立法基本原则与调整理念更新、立法体系重构、基本对策及管理机制完善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从当前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困惑来看,重新论述和强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无论是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还是对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使命,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引导人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是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发展与人的社会责任、知识成果运用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可能的冲突,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也具有否定性影响。必须对科技活动的主体提出自我调适的要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以人为本”就是用哲学的理念把握社会,是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而唯物史观本身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动态结构(包括建构)及其变化发展(包括发展动力)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这种观点正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出发,以他们的存在、以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为前提的。同时,以人为本和唯物史观的终极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等也是一致的。可以说,唯物史观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主要回答为什么必须重视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新变化,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伦理观有哪些新变化,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学界对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和《嘉莉妹妹》评介甚丰,但对他在长达半个世纪创作的、代表他一生创作思想和哲学思考转变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和《禁欲者》却着墨不多。本文探讨三部曲中表现出来的消费主义主题,剖析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态度,指出他这种态度背后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协调和颠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