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30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300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2181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以FDI与我国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选择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根据这4个行业1997—2011年利用外资与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FDI与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与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存在着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增加而提高,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对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2.
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科技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更要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向“创新支撑服务”升级,促进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为此,上海应完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科技资源数据中心”,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培育壮大科技公共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73.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的分析,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提出从启蒙阶段、认知阶段、实践阶段和提升阶段四个阶段构建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4.
In introducing this double Special Issue, the authors draw on the articles contained therein to highlight the main areas for consideration in research on the future of work. They present the fast‐paced changes affecting the world of work as offering an opportunity to move towards equality‐inducing growth, while warning of the dangers posed by mismanage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equalities (highlighting the persistent and intersectional nature of gender inequality), global supply chai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dialogue. In this light, they also propo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worker protection and representative institutions, rethinking regulatory frameworks and taxation systems, and ensuring just transitions.  相似文献   
75.
红色革命旧址建筑完整的将那段红色峥嵘岁月呈现于世人眼前,同时也是我们回顾红色革命精神与历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冀南地区红色革命旧址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两种手段,对其历史背景与现状有了初步认识。将冀南地区红色革命旧址建筑根据当时行政功能划分为四类:党政机构、军事机构、后勤保障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并对其现有建筑特点进行了初步讨论,为下步探讨其保护与活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6.
针对如何正确引导 GHG 排放的气候反馈经济损失下导向性技术创新,以实现长期的绿色增长这一问题,基于 DICE 模型,重构导向性技术创新不同的动力要素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内生关系,建立了可体现绿色增长“均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数值仿真结果显示: 气候反馈经济损失不容小觑; 偏于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下社会生产力强劲但存在气候环境恶化风险,偏于减排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下气候反馈经济损失小但存在增长动力匮乏风险,二者虽均可实现长期的绿色增长,但中性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会更稳妥; 偏于生产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下人均消费变化率在短期内会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7.
中国政治传统中积累了深厚的立国智慧,注重统一、安定之后的政教重建。古典革命本身意味着社会政治风化的向善提升、最终指向政治共同体精神的教化变迁。更化就代表了政治体致力于善治的文明化转变。儒家传统对于更化有全盘复古和与时损益两种激缓进路,渐进调适论在历史中更显出实践稳健性。政治更化着眼于立国构造中政治精英群体的养成,以此影响立国精神与政治权力再分配,体现出兼顾政治信念与宪制结构的治体论意识。文教振兴因此有其宪制蕴涵。更化立国的政治技艺,避免全盘复古的激进变法冲动,也避免将政治转型急切聚焦于政体制度的大规模改变。这是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变迁的关键维度。  相似文献   
78.
文章将房价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归结为"成本效应"及"投资效应"两种影响机制,并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房产性投资行为、房产性投资的深化以及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管理水平作为中介变量,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检验房价和创新产出的关系。基于提出的理论观点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机制至少是通过"成本效应"与"投资效应"两条渠道实现的;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成本效应"是通过技术创新投入作为中介对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影响;房价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投资效应"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作为中介对技术创新成果产生影响;未能证实房产性投资会挤压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重要政策启示意义:应当重视房地产价格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成本效应"。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稀缺性提高了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房屋价格上涨,会导致创新人才的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涨,这势必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负担,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长期发展质量;A股企业的房地产投资并未挤压技术创新投入,但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效率。在政策上,应当制定相关技术创新效率的考察指标,促进骨干型企业重视其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9.
In 1917 the Cheliabinsk Vicariate, like the Church in most areas in the Russian empire, declined to support the autocracy, welcomed the February Revolution, endorsed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and envisioned a broad set of reforms that even included a greater role for the laity in Church governance. The key agent for reform in Cheliabinsk – as in other dioceses – was the Assembly of Clergy and Laity,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Although the Assembly did adopt a radical and ostensibly popular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gram, the vicariate encountered growing lay disenchantment – because of its support for an unpopular war, because of a caveat deferring social reform,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hurch’s reluctance to give parishioners full power over the parish. The intensifying crises of 1917 heightened expectations for reform,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authority in Cheliabinsk and within the Church itself widened the chasm between the Church and parishioners. In response, diocesan authorities supported conservative measures, which deferred reform, in an attempt to re-establish order, while parishioners – frustrated by the pace of reform and the Church’s wavering support of it – led a revolution against diocesan authority aimed at making the Church subservient to their own agendas.  相似文献   
80.
Portugal and Spain underwent dramatic transformations between 1974 and the early 1980s, transitioning from dictatorships to democracies. In this article I explore why Portugal was faster than Spain in adopting key gender-rights policies (e.g., divorce, equal pay, state feminism) during the period in question. Bridging insights from the democratization, social movement, and women’s studies literatures, I argue that Portugal’s accelerated policy path on women’s rights can be explained by three complex factors: (1) the nature of the revolutionary transition, which structured options for women’s movements and for institutional actors; (2) the configuration of movement-party alliances; and (3) supranational pressures to reorganize the state-civil society relationship. The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engendering of democratization processes in Iberia by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interconnected agency of women’s movements with other political actors at a time of regime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