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邓小平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主张在建立政权以后,立足建设。可以说,这是邓小平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列宁当年曾经十分深刻地指出:巩固一个政权,比夺取一个政权还困难。前苏联解体的严峻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列宁揭示的这个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为如何巩固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探索。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同志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或者说,还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理论思路。邓小…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的中国,由于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历史传统的深沉厚重,西方列强的侵略干涉,致使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的工程显得异常复杂艰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种种思想论争,无不归结到“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时代主题上.而文化批判与价值重构的工作,正是围绕这个主题逻辑地展开,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促进了人们对中华文明复兴热情的高涨.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建设之若干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建设的精神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间 ,人文精神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和制约 ,人文精神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取向与人文取向的悖反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冲突 ,民族文化素质现状与人文精神建设目标的距离 ,对传统资源的现代价值的认知差距 ,古今思维偏向对文化建设的损毁。这些难题 ,直接影响到先进文化的建设 ,影响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影响到中华文明的复兴。要解决这些难题 ,既要知识阶层的忘我投入 ,又要广大民众的价值认同 ,更要决策部门的理性认识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于幼军同志的新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尤其是文化理论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作者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所作的开拓性研究,提出了一项重大而迫切的理论课题。为此,广东文化学会、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最近联合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约请省内的知名专家学者结合该书有关观点,对当前文化建设与文化研究发表看法,引发了不少新的话题。现摘登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理想论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董仲舒庞大的思想体系中,其天人论、政治论、价值论、制度论、方法论等基本思想和理念,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而建构,这个中心,就是他的理想论。概括而言,董仲舒的理想论集中表现为天下一统的孤怀宏愿、中正和谐的执著追求、长治久安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建设与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讨论和文化研究热潮,至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经过多年来的讨论和研究,特别是经过这20多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以及以全球化为主导的世界文明发展的印证,文化对于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不言而喻.朝野上下对于文化的热心和关注,以及相应的投入,可谓空前.但是,作为专门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化学"的建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值得很好地反思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国首届董仲舒思想学术讨论会,1986年9月在石家庄市召开.与会同志就董仲舒思想做了多方位的探讨和评价,其中关于董仲舒的历史地位和研究方法引起了大家的深刻反思.这里摘要发表的是张岱年、严北溟等同志的发言.  相似文献   
18.
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先秦时期,实际上从未被统治阶级所采用,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相反,在与儒法两家的颉颃中,它被历史冷落在一旁。然而,在秦专任法家学说二世而亡之后,它却以崭新的面貌,以它特有的缓和矛盾的功能而得到汉初统治者的青睐,从而在思想领域重新崛起,并对社会发展和中国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个认识出发,通过对汉初社会情况的剖析,揭示道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并顺带通过对魏晋时期以及唐代社会道家思想的表现和作用,初步揭示道家思想对中国前期封建社会的影响,从而给予作为中国文化两大主干之一的道家思想以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已成为理论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庞朴同志指出:“文化有三个层次,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念、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光明日报》1986年1月17日3版)。本文基本同意这种观点,并将依据这种观点,通过对传统中国的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的分析,来探讨中国传统心理,由此透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的自觉,是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的自觉.当前,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使文化自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成为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大大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