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孔子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有着卓越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无隐无私、以身作则等主张不仅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瞭望沙龙",今日开讲。非常荣幸,我们本次沙龙请到了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景观所的各位专家和设计师。贵所近几年为温州的城市景观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日常工作与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思想。个性是什么?个性是别人无法克隆也无法照搬照抄的特色。一个人需要个性,一个城市更需要个性。所以,我们今天的谈话就叫"找回失去的个性",希望大家从日常工作谈起,谈谈你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感想,谈谈你们对温州城市建设的一些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3.
受政统、道统、学统及庙统等诸因素的影响,具有特殊教化功能的祠宇与两宋时期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融为一体,祠祀便构成书院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许书院生徒能够养成对师道和学业的敬畏感、树立对文化的认同与自信、确立“传道济民”的求学目标、达成“希圣希贤“的理想人格以及增进忧国忧民的担当意识,从而与官学中的“庙学合一”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方面 ,还是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 ,孔子的教育思想无不具有首创性。研究其教育创新思想 ,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帝文化始成于中国大陆,但自东传日本后,经过日本历代学者的改造和民间的推崇,逐渐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关帝文化,不仅构成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日本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公也便成为在日本家喻户晓式的人物。对日本的关帝文化加以探讨,会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了文学最早起源于自然的哲学观点,而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载体、客体、主体与整个自然的建构中体现出来的。这就是《文心雕龙》哲学自然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7.
清末河南封建传统教育已到了穷途末路,官学形同虚设,有名无实,私学和书院虽有发展,但亦步官学后尘,成为科举的附属机构.而此时,不断兴起的带有民主进步色彩的教育改革运动,使得陈腐的河南教育一度出现过勃勃生机.尤其是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河南近代各项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叙述人称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在写作教学中,讲到叙述就要涉及这个问题,我也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个叙述结构由作家、叙述对象和读者三个因素构成.作家在叙述事件时,可以以故事中人的身份面对读者,也可以以客观叙述者的身份面对读者,不会有第三种身份.如果作家是以故事中人的身份面对读者的,这样的作品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如果作家只是以客观叙述者的身份面对读者的,这样的作品是第三人称叙述的.而一个事件中的人物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参与者,一类是旁观者.而无论作家以哪一种身份在叙述对象中出现,这部作品都是第一人称叙述的.有的论者认为,“‘人称’问题,原本就是一个叙述‘称谓’问题”,并以此确定了“第二人称叙述”的存在,其实是混淆了叙述人称与人称代词这两个概念.在语言学中,“我”是说话人,“你”是听话人,“他”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一方.从这个角度来讲,事件是作家讲给读者听的,读者是听话人,第二人称指代的应该是读者,而一般说来,作品中的“你”不会是读者,而是叙述对象,“你”的故事是给读者看的,那么辨析叙述人称时,考虑的仍然是作家的身份.有的论者还混淆了作家的立足点和人称代词的区别,以为第一人称叙述是作家站在“我”的立足点上,第三人称叙述是站在  相似文献   
19.
唐代立国后,唐王朝继承了隋代的教育、考试和选举制度,用考试的方式使知识和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话语体系。这不仅使教育被纳入了科举选士的轨道,成为知识控制的直接路径,而且也使知识在这个时代被逐渐教条化与简化。思想世界随着知识阶层的结构性变化而愈加趋向于装饰和表面,各种知识和思想融合的速度加快,思想的边界开始模糊与混乱,最终思想世界在权力的制约下,通过考试制度,逐渐走向平庸。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的话:以往我国教育学界教育史研究的取向是思想史或制度史,即所谓"二分教育史观"。2008年,周洪宇教授提出了"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取向,旨在揭示教育的原生态场景。由此,教育活动史与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分教育史观"开始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之后,学者们通过著书立说等活动,积极开拓教育活动史研究新领域,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本专题选用的两篇文章,分别从两个方面呈现教育活动史研究的新视野。周洪宇、刘训华的《论教育生活史的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