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0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阿·托尔斯泰曾谈到:“如果把作家抛到渺无人烟的荒岛上,并使之确信今生今世再也见不到一个人,而且就连他留给世界的作品,也永远不能与世人见面,那么,这位作家势必辍笔不为”,可见隔离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之大。隔离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心理学家就此做了许多动物实验,社会学家对回到人类社会的“狼孩”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观察,还剖析了历史上有关的个案;社会心理学家则调查了种族隔离等现实问题。他们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艺术起源是一个颇为古老却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人们已经提出了模仿说、情感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季节变换符号说、集体无意识说、劳动说以及作为其修正的实践说等多种理论,但迄今为止仍未取得统一认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人的完满性的显现方式,人的完满性就是人的美,美须通过族类比较才能确认,艺术正是适应这种比较而产生的。而族类比较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进行,因此,应当说艺术美起源于交往。人类的美和艺术都渊源有自,这就是有机体的完满性及其显现方式。研究有机体及其交往方式的进化史,将有助于解开艺术起源之谜。  相似文献   
14.
如何处理形而上("道")和形而下("器")之矛盾,是数码游戏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它表现在游戏产品哲学化和实用化的不同要求、游戏观念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不同定位、游戏开发文化与技术的不同约束等方面。21世纪西方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超阅读:数码时代的文本变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计算机和万维网的普及,以电子超文本为对象的非线性阅读(即"超阅读")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超阅读的特点是追随链接以把握文本间性,实施跳跃以进行网上冲浪,提供选择以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在看到超阅读正向效应的同时,必须注意它所潜藏的丧失方向感、逻辑感、历史感的缺陷,相应地采取完善导航机制、实现自动连贯、确立价值标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现象学对身体的思考给数码艺术家以启迪,数码艺术家则以自己的作品丰富了现象学有关身体的理论。在此互动中诞生了交互性影像艺术、遥在艺术与智能代理艺术。对它们的价值,可从人为进化的角度理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幻电影自2015年以来迅速崛起,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阐释。就科学性而言,科幻电影的特点是在知觉定位上将黑镜科技(即能够映射人性的黑科技)置于中心,在知识定位上强调对待科技的理性态度(体现于参照、反思与生发),在知交定位上具备友善品格(促进科学家和公众的良性互动)。就幻想性而言,成功科幻电影是广度定位上的"谬悠之象"(放得开,收得拢),深度定位上的"隽永之言"(令人寻绎不尽),角度定位上的"量子之态"(多态叠加)。就民族性而言,当下中国科幻电影贵在体现于视域定位的开放创新(借鉴好莱坞模式但不为之所囿),体现于视点定位的自由思考(关注VR电影、数据库电影和游戏电影等新品特征),体现于视线定位的宽宏胸怀(善于引导观众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数码屏幕美学以数码设备的屏幕为主要研究对象。它认为计算机对屏幕变革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使显示器成为交互式设备,并通过芯片嵌入等方式使屏幕交互式技术向计算机以外的数码设备延伸。随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交互与嵌入、显示与监视的矛盾扩展到了世界规模,泛在显示与全球监视都是令人瞩目的现象。在上述变革过程中,数码设备的屏幕成为审美欣赏与批判的对象。数码屏幕美学关注与屏幕相关的各种数码科技的社会应用所带来的文化变革。其议题重点在于上述屏幕本身的静态美与动态差、人们利用这些屏幕创作与鉴赏的二维与三维作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如秀癖与赞癖等。它的基本理念是:培养与数码屏幕审美相适应的超素养,关注大数据所映射出的社会变革,审视随之而来的现实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信息科技支持下崭露头角的数码艺术具备迥异于传统艺术的诸多特点.有一门学科从本质上为之定性,这就是数码艺术哲学.它具备漫长的前史,在当代语境中是哲学、艺术学与信息科技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数码艺术哲学将“艺术世界”作为自己的主要视角,将文理融合作为这种视角的依托.由此出发,数码艺术的特色在于:通过数码编程创造艺术世界,通过非物质性的数码文本展示艺术世界,通过联机性的数码媒体扩展艺术世界,通过可计算性的数码文化建设艺术世界,通过超中介性的数码现实进入艺术世界,通过人机共生性的数码进化丰富艺术世界.在从事数码艺术哲学建设时,既要汲取数码艺术所提供的新鲜经验,又要超越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既要关注哲学与数码艺术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注重培养跨领域感受性,推进数码艺术与艺术哲学的双向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