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2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0世纪桐城派研究以其学术范型的转换和自身相对完整的阶段性为依据,可分为四个时期:世纪初前20年为承续期,三四十年代为进展期,新中国成立后至7O年代末为低落期,8O年代以来为复兴与繁荣期。20世纪的桐城派研究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憾,爬梳清理这一事实,对认识新世纪桐城派研究的新起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使用体系。建设社会使用体系既要继承我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及以保为内容的基本方式,还要借鉴、吸收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3.
西格蒙.弗洛伊德认为创造性作家的作品即白日梦,是作家以现在某种诱发性的场合为契机,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未来的幻想。而白日梦则以伪装的形式满足作家难以启齿或难以实现的愿望。旨在通过将《平原上的约伯》和《圣经》中的《约伯记》进行对比阅读,揭示《平原上的约伯》的创作过程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契合之处,解读小说中过去、现在和白日梦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的建构特征和小说戏仿圣经故事的艺术手法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4.
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以“对人类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理解和分析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的完整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在他的作品中,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本文结合当代哲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贝娄的人物塑造,和其表现出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5.
借鉴和吸收我国传统民族法制的历史经验,分析我国当前民族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新形 势下民族法制建设的规律和发展方向,必将有助于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6.
中晚唐时期咏史怀古诗十分发达,这些诗中有一个明显的热点,即咏叹华清宫。检视这些诗歌,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对盛世不再的惋惜中,读出诗人们浓浓的怀旧情绪;另一方面,可以从那些吊古讽今的警刺中,读出诗人们强烈的政治热忱与责任感;同时,随着时光的流逝,从诗人们对李杨爱情的复杂情感中,又可读出他们对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7.
晚唐诗人李商隐,文名早就,诗人也渴望以己之才兴家展志,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终于“贤士失志”,志业一一终成画饼。加之早年家境影响下最初忧生意识的积淀,使得李商隐少年自许的骄傲逐渐退居一旁,生命意识开始潜滋暗长。间或从幽隐的心之角落,伸出敏感的手指,敲响了伤逝忧生的悲哀钟声。  相似文献   
28.
陈未鹏 《南都学坛》2010,30(1):75-78
怀古文学一般由历史遗迹、文化名胜所引起的触动发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密切。因此,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关注怀古文学,关注在怀古文学史中承前启后的两宋怀古词,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宋代怀古词最重要的主题是"金陵怀古"。较之其他主题的怀古,"金陵怀古"不论从整体创作数量,还是从名作数量而言,都远为优胜。怀古词之所以选择"金陵怀古"这一主题,是因为金陵地域文化中的"六朝兴废"的历史承载,与宋代感念国事、忧患时艰的时代精神相契合。金陵怀古词表达出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社会前途的关切,同时也拥有了区别于其他主题的怀古词的特质。金陵怀古词中的地域文化是具象化、立体化的,其诸多意象也大体相似相近,而单个意象的呈现,具有趋同性。金陵怀古词的作者未必都经行其地才感而怀古,有时是通过想象、和韵等方式完成怀古思绪的表达,作者创作时未必身处其地,却能感同身受,恍若亲临。而且,大多在怀古之余还点缀着香艳的"六朝金粉"。  相似文献   
29.
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过去时间的认知、情绪体验和行动上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研究过去时间洞察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对过去时间洞察力概念界定和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提出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维度结构的初步构想:大学生过去时间洞察力是一个3维度(过去时间认知、过去情绪体验、过去行动)、11因素(过去时间价值评价、过去时间压力评价、过去时间管理评价、沉湎过去、反思过去、正面过去、负面过去、行动目标性、行动计划性、行动守时性、目标合适性)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30.
确立“文学经典”是建构文学体系和选择文学话语方式的必然途径.二十世纪后半叶,当代中国针对“文学经典”问题有过多次论争,并屡次尝试以全新的标准确立新的“文学经典”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通过“古为今用”重评古代“文学经典”,一方面通过“洋为中用”评价外国文学经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当代文学“新经典”的建构.这种政治实用主义视野下的“文学经典”体系建构,对当代中国文学和文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