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6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41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034篇
理论方法论   183篇
综合类   2147篇
社会学   18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以语言之刃刻写世道人心——吴刘维中篇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刘维的小说关注底层,体恤民瘼,善于以幽默冷静的描摹,表现人性在欲望世界中的沉沦与救赎,表达对现实社会毫不妥协的批判;小说以超常规的叙事视角,突破传统的叙事困境,体现出深刻的隐喻性特征;通过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2.
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认识,是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从人性观的角度,德育工作与心理咨询可以找到整合点.  相似文献   
23.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古希腊《荷马史诗》在英雄形象的描绘上,显示出相似的塑造模式及人生理想。江格尔和阿基琉斯身上表现出的神性和人性的统一,在超凡离俗的神圣色彩下,呈现着普通人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史诗描绘了英雄身份解构与重建的过程,要求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与反思,突出英雄的重要性。两部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启示我们进一步思考东西方民族在社会观念、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相似和差异,从而加深我们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4.
自私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它既是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又是社会客观存在的复杂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理论界开展的“人性自私论”大讨论中,产生了一些争论较大的问题.文章就自私的涵义、自私的人类本性、自私的存在社会形态、自私的动力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康德以先验哲学的方式对传统自然法进行批判性的改造,提出公民权利的合理性与普遍有效性问题。文章旨在考察康德的公民权利思想,在先验法哲学的视域下,通过分析公民权利问题的提出、演进来尝试对公民权利做整体性的理解,进而反思公民权利的基础在于纯粹理性的实践性所确立的理性的法则与人性的法则。  相似文献   
26.
在世界文学史中,关注疾病和死亡是许多作家的嗜好。托马斯·曼认为,艺术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是在精神上对病患的偏爱。在曼氏"病的哲学"中,疾病被视为一种提炼生活、超越现实、提高个性品格和认识能力的状态,是走向更高级的精神健康的起始,或成为一种特殊境界的源泉。作家多半不是为疾病而描写疾病,而是喜于把疾病作为认识手段,让人看清事物背后的真相。托马斯·曼关注几十年之久的一个命题,便是疾病与人性、智性以及人的尊严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从"同情死亡"到"同情生活"的转变让人看到,对疾病和死亡的兴趣,说到底是珍视生命的表现。  相似文献   
27.
文章从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视角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得到以下三个结论:经济发展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的动力基础;科学进步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人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人性基础.以上三个方面说明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最后,文章认为目前在学习型组织的绩效评价上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组织绩效和人通过学习之后的收获或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28.
日常语言的善表达了人们的一种主观判断。但是古汉语之善,主要指能力的完备以及因此而能够完成某项工作的状态。善即完备。从儒家道德哲学的角度来说,善即性的完成或圆满状态。这便是儒家对善的定义。它明显区别于西方的主观判断性的善的概念。  相似文献   
29.
人性假设是一切社会科学的逻辑起点,从人性假设出发审视公共行政思想演变是阐释公共行政发展史的重要视角。以公共行政学科建立为界限,公共行政思想演进历程可分为前公共行政学时期和公共行政学时期。从人性假设出发,可以了解前公共行政学时期在性善论影响下的中国政治与行政思想的内控型特征,在性恶论影响下的西方政治与行政思想的外控型特征,以及公共行政学时期以性恶论为基础的经济人假设、以性善论为基础的社会人假设、以人性善恶二重性为基础的复杂人假设对公共行政思想中管理主义、宪政主义及其二者整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人性概念的内涵,历来有孟荀之争。统合孟荀观点,又参考《管子》观点,具体论述善作为人性概念中的必有内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若善不是人性概念的内涵,则无法说明善的根源;善不是恶的对立,是自在的;但善不是自显,其显现会受身体欲望的制约和遮蔽,需后天的觉思、扩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